中国市场真的不存在“产能过剩”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日前关于汽车行业“不存在产能过剩”的表述,又一次点燃了业内对这一命题的争议。12月10日,在中汽协会例行的月度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车协会秘书长董扬针对当下热点行业问题答记者问。有记者针质疑当下经销商库存加剧,是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已经出现过剩的先兆。 对此,董扬给出了一个的否定答案。“我不同意‘产能过剩’的说法。但当前汽车企业库存肯定是高的,应该引起行业的重视和警惕。”董扬对在场的媒体记者们如此表示。按照中汽协当日发布的数据,1-11月企业库存增加到35.14万辆,但到11月底库存数字居然一下子飙升到126.01万辆。 在董扬看来,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有的企业库存积压严重,但有的合资品牌企业产能还严重不足,还在不断建新厂,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借用李克强总理的的一句话,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中国汽车行业亦是如此。”董扬还预测明年汽车产销增速与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GDP增幅相当。 从纯理论的角度而言,董扬的分析不无道理。市场的逻辑的起点是追求利润,如果没有利润的可能性,则不会有相应的扩产等行为。同时,对于库存和产能也确实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对于某些热销品牌,眼下确实出现了产能不足的情况,库存情况大致一样。这在业内是公认的。但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征兆已经逐表现出来。 首先,需理清对中国汽车市场乐观的原因——这主要由两个数据支撑:一个是中国高速的GDP增长。尽管中国GDP增长已经降至7%,而明年或许将低于这个数字,但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增长速度仍然是处于世界前列,这将是未来汽车消费的动力。另一个数字是,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百辆,而美国千人保有量超过800辆,所以中国未来增长预期和空间也是很大的。 但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这样的逻辑要打折。汽车产业在中国已经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一个产业,但其运作本没有完全按照产业本身规律。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一向是地方政府GDP主要贡献者之一,从而成为后者极力拉拢对象,而各地纷纷上马整车项目的盲从心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现在大量闲置产能。 产能政策不应该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应该让企业去自主决策什么时候投资、在什么地方投资,当一切都理顺的时候,任何一个企业家做决策都会非常小心。但在缺乏市场逻辑的时候,产能过剩的危机是清晰可见的。另外一个千人汽车保有量的指标数据,也并不是判断产能过剩与否的科学衡量标准。 如果按照未来中国人口14亿估算,以千人八百辆标准为成熟市场计算,未来我过汽车的数量将达到11.2亿辆,一辆汽车以占地2个平米计算,届时我国国土三分之一面积都是汽车。而且,中国汽车消费集中于城市,不论是从能源还是城市发展等各个方面来看,这绝对不是可能的事情。 实际上,有学者早已经指出,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的汽车不应该以千人保有量作为衡量,而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统计比较合理。而最终可能达到的是,一户一辆车。根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时指出,中国家庭数量达4.3亿,未来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可能会比较接近于这个数字。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1.54亿,增长空间已经处于有限范围内。 实际上,汽车增长已经出现疲态。去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11万辆和2198万辆,同比增长14.8%和13.9%,产量超出销量13万辆。这是中国汽车行业三年来首度出现供大于求现象,这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一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消极信号。与此同时,汽车产和销矛盾,尤其汽车厂家和经销商的博弈关系也日渐剑拔弩张。 今年,陆续发生了东风本田、宝马中国经销商不堪厂家销售压力而“起义”。产销矛盾已经从最初的自主品牌向之前“躺着赚钱”的合资、豪华品牌蔓延,升级。而同时,代表经销商声音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全国工商联汽车联席会均发布警告,以前所未有的尖锐措辞对汽车经销商生存的的担忧,甚至不惜冒着得罪厂家的风险建议采用经销商联合采取法律手段。 笔者在与部分经销商交流时,后者直言国内厂家对市场预期过高,导致产销矛盾突出。实际上,国家监管部门对汽车生产行业出现的“过热”现象也已经表示警惕。在今年11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稿中,汽车整车制造已经被划归到了限制外商投资的类别当中。 除此之外,即便身在局中的国内几大整车也都感受到了未来产能过剩的危机。比如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透露北汽做过的调查数据:现在全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平均利用率是76%,高于70%的国际底线,但实际上自主品牌的利用率降低到65%。徐和谊预计国内汽车产能在2020年将达到5000万辆的产能,而彼时将不可避免出现大面积的产能过剩危机。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看出问题争议所导出的真正问题所在: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市场环境里产能过剩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市场——这样一个汽车行业仍受行政干预严重的市场,这明显是一个自相矛盾的逻辑。当然,也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过剩经济,只有让市场能自我调节的回归市场,或许这才是破解未来产能过剩的根本方法。 相关阅读: |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长城网汽车频道的稿件,版权均归长城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对稿件有异议,请联系电话:18633491898, QQ:505792332,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auto.hebei.com.cn 关键词:中国,汽车,市场,存在,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