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自主品牌汽车 企业须自强
不解之痛 6月9日,第六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举办。在论坛上,原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西庆在闭幕式上的发言,再次提出了一个汽车产业发展的老话题,但仍然也是新问题。 高西庆在发言中说,他有心中有很多不解之痛。什么是不解之痛?应该是中国汽车品牌到目前为止还与世界品牌有着太大的差距。 高西庆也提到了一些世界范围的高层人士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看法。高西庆举了一个例子是,上个礼拜在北京举行的摩根大通的中国投资高层论坛上,与会者并没有因为中国现在提出来制造业2025,而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大有所担心。 这里面的潜台词大概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或者说汽车汽车品牌在2025年之前不可能成为世界级品牌的有力竞争者。 高西庆当然还批评了目前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企业中存在的满足于模仿,满足于抄袭,甚至满足于偷窃的现象: 高西庆在发言中的一个关于韩国人的例子,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高西庆讲到韩国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够崛起,在于韩国政府对于它的工业的支持。 而且他还讲到他在韩国汉城的经历是,他在汉城呆了三、四天发现,除了看到一辆奔驰车之外,其余都是韩国自己的品牌。 当然,高西庆还讲了很多其它的内容。不过,我们仅仅就韩国人买韩国车,来讨论一个讨论很长时间的问题:中国人到底应该不应该优先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 外资品牌主导中国市场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私家车市场还没有打开,中国政府机关里的车有不少是自主品牌的汽车,这包括红旗品牌、上海品牌、北京吉普。 当时的老三样国产车占到主导地位的原因应该和中国人买国产车并无太大的关系。因为当时中国没有那么多的外汇去买国外的车。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中国进口贸易规模不断加大,海外汽车进口数量也不断增大。那个时候,许多政府、企业等部门都开始购买了越来越多的进口车。 这种使用进口车的状况,随着合资汽车企业的规模与数量的增加,几乎就成为了普遍现象。特别是上海牌轿车最后还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更是如此。而2000年之后的自主品牌的崛起,也没有改变这种政府、企业等单位主要使用外资品牌汽车的局面。 而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私家车市场,虽然给了自主品牌许多的支持,但是将更多的钞票塞给了外资品牌的汽车产品。 最近几年,政府推动政府机关购买自主品牌汽车的力度也不断增大,不过,政府采购规模的比重在整个市场的缩小,也仍然很难改变合资汽车为主的局面。 长安汽车总裁曾经在一次论坛上呼吁国家政府应该给予更大支持,并表示“比如在8600万党员内部号召购买自主,也不违反WTO”。 支持国货企业须自强 那么,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包括私人消费者,也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这些机构团体消费者,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购买行为,才是最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呢? 首先,我支持购买国货的主张,不过,这也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自主汽车品牌企业必须也要不断努力,造出品质更好的产品。哪怕不是技术性能最先进的车型,只要品质过得硬就行。 从一般的消费者的心态来看,如果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相比外资品牌的汽车,质量相差不多的话,购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的倾向还是存在的。 从过去以往的市场发展过程来看,影响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的主要因素主要还是来自于品质问题。 比亚迪市场销量一度涨到接近100万辆左右,但是后来市场销量迅速下滑的基本因素之一就是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恰恰因此,比亚迪才痛定思痛,大力改进产品质量,从而使得比亚迪本身的产品销量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开始从2013年逐渐进入恢复上升阶段。 因此,要想让中国消费者购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第一个要素就是需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要拿得出好的产品,首先是品质过得硬的产品。 只要汽车企业能够心里想着消费者,消费者自然心里就会认可汽车企业。否则,如果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产品品质等方面不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提升,反而希望中国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的汽车,就有点一厢情愿了。 其次,吃财政饭的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机关团体等等,应该购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对此,有关部门曾经出台过相应的政策,但是购买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更要成为一种自主自觉的习惯。当这种购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也就无所谓WTO规则的违反了。 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相比外资品牌更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全面性。 不过,这种单位购车还是需要克服一个问题:即地方保护主义。从全国范围来看,单位购车也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更好的自主品牌汽车,而不是指定某一两个自主品牌作为必须采购的对象。 如果指定采购,会有可能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丧失竞争压力,反而对自主品牌的成长不利。因此,让自主品牌之间产生竞争,本身其实是对于自主品牌的一种更好的保护和促进。过度的保护,就像家长长期溺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就会缺乏成长的动力。 第三,私人消费者是否购买自主品牌的汽车,不能通过强制,而只能是通过倡议。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自己组织活动的倡议,公益组织提出的倡议,有关部门的舆论导向,都是这种引导私人消费者购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重要部分。 显然,这种活动还是比较少,不仅仅第三方机构很少有去做这样的事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自己,也很少通过宣传自主品牌中国感情因素,来吸引私人消费者购买车辆。 第四,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损害消费者的行为,不能包庇、容忍甚至纵容,而是应该严惩。 既然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都在努力实施购买中国汽车产品的倡议,那么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也需要更加努力才行。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损害消费者的事情,就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处罚或者企业做出自我处罚,并承诺未来更加积极地改进产品。 对于弱小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来说,虽然已经从品质、性能、技术、外观设计等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相比外资品牌而言,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已经取得的进步还不能有更大的认同。因此,从促进自主汽车品牌发展的角度而言,支持购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是有必要的。当然这种支持需要以一种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支持行为来体现,同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努力自强是这种支持活动的基础。 |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长城网汽车频道的稿件,版权均归长城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对稿件有异议,请联系电话:18633491898, QQ:505792332,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auto.hebei.com.cn 关键词:企业,品牌,汽车,自主,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