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运摩托返乡看城市“治堵”新思路
做足准备安全出行有保障 2月12日晚上七点多,历经近十二个小时长途跋涉的丁先生和妻子终于安全抵达南宁老家。此时,丁先生的母亲已经做好晚饭,家中的两位老人及丁先生十三岁的儿子都围在火炉边焦急地等待着在外奔波的亲人回家。当屋外摩托车的声音响起的那一刻,火炉边的人都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朝外张望——“果然是爸妈回来了!”丁先生的儿子兴奋地喊叫着并迅速跑去帮爸妈拿行李。 丁先生夫妇在江门打工多年,从事的是装修工作。丁先生坦言,由于工作辛苦挣钱不易,本着省钱的打算,从2011年起,他就和其他老乡一起骑摩托车回家。当年他只敢跟在其他老乡后面走,如今他对从工作地骑行回老家的路已经非常熟悉了。 谈及骑行的安全,丁先生表示,每次他们都是天刚蒙蒙亮就动身,这样基本上就能保证骑行的时间都是在白天,“白天好看路,温度也高一些,骑车就没那么冷,会安全很多。”除了时间的选择外,骑行装备也不容忽视。“头盔、雨衣、护膝、手套、羽绒服,这些都得备齐了才敢上路。” 良好的防寒保暖措施很重要 此外,丁先生还表示,在骑摩托车的归途中,沿路都有一些由政府部门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服务站,这些服务站都免费为“铁骑返乡”大军提供热水、姜汤、简易的医疗救助及摩托车维修检查等服务。“这些服务确实能给骑摩托车回家的人更多的安全保障,比如说,骑摩托车时间久了很容易疲劳,而这些服务站就可以给我们提供短暂休息的场所。” 免费检修服务让一路行驶更加安心 一碗浓浓的姜汤水,暖在心里 据一位连续6年服务于摩托车安全返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摩托车返乡队伍的增大,整个社会对骑行回家的农民工关注度也不断增强,很多社会组织和企业都增加了对骑行队伍的服务。与此同时,依靠摩托车回家的“骑友们”个人的安全意识相对于几年前更是有了极大的提升,“文明行车”成为众多“在路上”的农民工兄弟的诉求。由此带来春运期间摩托车返乡的骑行环境得以改善,回家路同样也是“平安路”。 立体出行摩托车也能“治堵” 对于丁先生一家而言,摩托车除了是他们春运返乡的工具,也是他们平日里出行的代步工具,更是家乡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对于许多像丁先生这样的家庭而言,摩托车不仅仅是其承担了出行的运力,更是他们离不开的家庭“成员”。 摩托车后座所承载的,也许就是一年的收成 正如丁先生所说:“在我们农村和乡镇,许多人是买不起小轿车的,但走路出门又太不方便了,摩托车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必备的。”在中国无数个乡镇集市上,放眼望去,最壮观的莫过于熙熙攘攘、穿梭其间的摩托车,无论是繁华热闹的街市,还是崎岖难行的山道上,都不难看到摩托车的踪迹,车与人已然融为一体。 一台摩托车承载着全家的幸福 单就春运期间而言,摩托车就解决了广东省60多万人的回家问题,全国范围内则人数更庞大,可谓是中国春运的另一位“功臣”。再算上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地区民众的日常出行,摩托车无疑打通了人与外界的沟通,使得联接各地的交通线生机勃勃。 助上百万人春节返乡,盘活乡镇地区的交通出行,这些都充分显示出摩托车为社会提供持久运力的潜力和价值,但其更深远的价值则在于与其他交通工具一起形成一个立体化的交通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的拥堵问题。 每年的摩托返乡大军 欧洲有研究数据表明,摩托车的使用能极大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因而欧洲有许多发达城市都将PTWs(PTWs包括广泛两轮车辆,包括轻便摩托车、踏板车和其它小型摩托车,也包括大排量的旅游、运动型摩托车)作为出行的重要选择。PTWs的优势除了在于其价格合理、运行成本低、碳排放量相对较低之外,车身小、占用道路空间小、易于停车更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欧洲,大约有3500万人经常骑摩托车出行。 欧洲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的摩托车 此外,立体化的出行方式也是最先由欧洲兴起,即由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和汽车、摩托车等私人交通工具共同构建一个立体交通出行系统。在每个独立的城市家庭里,摩托车可以是一位家庭成员,而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摩托车同样是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仅依靠汽车、地铁带动城市交通运行,同样依靠摩托车等轻便交通工具提供便捷,这样的立体化交通出行理念对于中国的城市治堵更具有借鉴意义。 路口专门设置的摩托车等候区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禁摩”未必是最好的办法,疏通或许才是更明智的选择——将一定的道路空间交由摩托车来承担一部分交通压力,而不是让摩托车毫无“出路”但道路依然拥堵。 |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长城网汽车频道的稿件,版权均归长城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对稿件有异议,请联系电话:18633491898, QQ:505792332,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auto.hebei.com.cn 关键词:城市,摩托车,返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