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相信很多人可能还不清楚什么是刹车优先系统,但根据美国政府最新的消息,他们已经决定取消强制安装刹车系统的规定,原因不是刹车优先系统不重要或者他们的决策有误,而是这项配置已经成为标配了。
这听起来挺让人尴尬的,在国内,刹车优先系统的配置率还远没到标配的程度。
就重要性来说,刹车优先系统能在探测到驾驶员试图制动但没有成功时,自动将发动机工作切换到怠速状态保护安全,关键时刻是避免车祸发生甚至是可以保命的一个辅助系统。这一功能最早发明于2002年,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但从丰田的“踏板门”事件发生开始,很快走上舞台并发光发彩。
其实不仅仅这项配置,国内没有强制标配但国外已经先我们一步标配的配置还有不少,今天车辙君就来跟大家聊聊有关汽车配置的这些事。
“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的标准在哪里?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做一些背景介绍。
根据国家标准委的流程要求,标准会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两种。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十四条内容: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企业可自行选择采用。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是GB,推荐性国家标准是GB/T,“T(拼音)”就是推荐的意思。
从“推荐性标准”到“强制性标准”通常要一定过渡时间,但这个时间可长可短,有可能很漫长。
举例来说,胎压监测自2011年被列为推荐性标准(GB/T 26149-2010),直到2017年才被列为强制性标准(GB 26149-2017)。
当然了,汽车上配置众多,确实存在轻重缓急,所以接下来的讨论车辙君会将他们划分为“有必要尽快推进为强制标准的配置”和“可以缓一步推进的配置”两大类。
有必要尽快推进为“强制标准”的配置
1.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在今年的2月12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宣布,日本和欧盟等40个国家将强制导入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最快将自2020年开始适用。
从时间上看,AEB暂时还处于“推荐性标准”阶段,不过强制推进的时间节点已经相当明确。
就国内看,AEB依然集中在中高级车型中。而且现在它还未纳入推荐性标准中,更不提强制性标准了。
但在我们看来,就AEB的重要性来说,是应该要受到更高级别的重视的。
举例来说,根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最新测试显示,通用汽车公司的自动紧急制动技术可以将追尾事故降低64%。IIHS本质上说是汽车保险协会,他们的利益共同体是车主,所以他们的数据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好消息是,我们国内C-NCAP在强推这个项目。
2018版车辆主动安全满分为15分,其中车辆追尾工况时的AEB系统8分,行人工况时的AEB系统3分,总计占比80%。从2019年开始,C-NCAP碰撞试验获得5星级评价的前提是主动安全部分的得分率必须达到38%。
就这两年看,一些国产品牌也开始抓紧AEB系统的配置。
比如长安汽车旗下多款乘用车如睿骋CC、CS55、CS75等都配置了AEB系统;吉利也很猛,像缤瑞、博瑞、领克系列等也都也配备。不过就大环境说,离到强制配备的阶段还有很远。
2.前排侧面安全气囊
从结构上说,汽车在车长方向上设计了溃缩吸能结构,它的安全性很高,但侧身碰撞保护的结构空间就很有限了,车门和B柱想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吸能难度很大。
奔驰曾经做过一份有关汽车碰撞事故的调研,其中在所有类型的死亡事故中,侧面撞击的死亡率高达44%。
考虑到后排的乘坐率问题,我们的关注重心主要在前排上。
前排侧气囊一般安装在前排座椅外侧,目的是隔离躯干与门板直接碰撞。根据IIHS的调查数据显示,配备胸腹保护侧气囊的车辆,驾驶员一侧发生侧面冲撞事故时的驾驶员死亡人数比未配备侧气囊的车辆少了26%。
美国在2013年开始规定所有新车强制安装侧面安全气囊,目前国内很多低配车型还未配置。
我们拿2018年销量前十的轿车来说,包括轩逸、朗逸、捷达、桑塔纳、宝来、帝豪六款车型都在入门级车型中没有配置,有些甚至只在中高配车型中才有。考虑到国家对气囊板块还是处在推荐性标准阶段,这个局面短时内还很难有所改观。
3.ESP电子稳定系统
自2015年7月1日起,ESP就已经成为推荐性标准,但现在仍处于此阶段。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ESP涉及到行车电脑的调整和车辆软、硬件的复杂配合,后来加装的难度更大。
关于ESP的重要性已经讨论很多了,所以这并不是借口,像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都早于2015年将ESP列为了强制性标准,所以就国内这个推进速度,我想大家是不满意的。
值得欣慰的是,ESP的配置率表现要比侧气囊好得多,主流车型就本都配备了。
这些配置可以暂缓一步推进
1.eCall自动紧急呼叫系统
当车祸发生后,就进入了和死神赛跑的阶段,所以能及时通知急救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欧盟对这项配置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们从2011年开始在欧洲15个国家对eCall系统进行了开发和测试,并于2018年开始强制执行。
简单来说,该系统会在发生事故时会自动连接救护中心,向救援中心传输事故的时间位置、汽车号牌、行驶方向、和严重程度等,为救护伤员赢得宝贵的时间。
由于eCall还很新,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推荐性标准发布,虽然像哈弗F5、荣威RX5等自主品牌配置了智能紧急救援功能,但远没到大范围铺展的程度。
不过我们还是会把它列为可以缓一步推进的配置,原因有两点:
1)eCall需要多套系统的共同加持,推进难度高。
比如欧盟当时推行的eCall系统就被划分为四大部分:车载系统(IV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通讯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公共安全应答点(PSAP)。欧盟之所以这么快推进它,是因为eCall系统是欧盟资助的项目,是他们自己掏钱免费应用于所有新车。
2)呼应紧急救援有替代方法
绝大部分生命可以挽救的车祸主要发生在市区内,所以呼叫紧急救援是有多种方法的,eCall系统并不具备绝对的唯一性或大幅提升人身安全的作用。
2.倒车影像
美国方面规定,2018年5月1日以后所有车型均需要在出厂前安装倒车影像。
倒车影像这个功能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尤其是对很多新手来说,这配置就好比在车尾安装了一颗“带着能读取刻度的眼睛”,把倒车入库这件难事从high C直接降低到了中央C。
虽然倒车影像并没有进入推荐性标准中,但国内倒车影像的普及率其实已经挺高了,而且在学驾照的时候大家也都是盲操这么过来的,其实只要细心加勤练习,有没有倒车影像都差不多。
不可否认倒车影像是一项能减低倒车风险的配置,但考虑到入门级车型的价格因素,要把它列为强制性标准确实有些为难主机厂。
3.LED日间行车灯
早在1977年,瑞典就开始强制要求安装LED日间行车灯。到2011年,整个欧盟都将它纳入了强制性配置标准,且LED日间行车灯无法自行关闭,只要启动车俩,日间行车灯也就一并点亮。
虽然国标对倒车灯进行了强制要求,但LED日间行车灯并没有被纳入。
就我们看来,没有纳入也情有可原。
一来,LED日间行车灯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车辆的辨识性,当年欧洲推他就是因为欧洲多雨多雾,有了行车灯能提高安全。
再者,LED日间行车灯作为一个增加设计感的配置,国内乘用车市场基本也都普及了。而且就国内的天气看,LED日间行车灯在保护安全上的提升不如欧洲地区(特别是瑞典这些北欧地区)。
写在最后
由于技术不断更新,汽车配置永远是讨论不完的话题,这也是大家决定一款车时非常注重的内容。
就以上讨论的内容看,国内(特别是国标委)在配置的强制性推进上力度还不够大,有时候反而是市场的推动。比如C-NCAP、主机厂(因审美原因推动行车灯)在这方面是起到了一些作用。
这一现象从国标委官网上可以得到验证,在涉及到汽车的589项标准中,只有119项是强制性国家标准,而推荐性国家标准则高达470项。当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将“推荐性”推到“强制性”是一段很艰难的路,但在安全性配置普及这件事上,我们还真不太喜欢“好事多磨”。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车辙”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