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车聚君发表了《中国版IIHS首撞公布,轿车比SUV安全德系不如日系|聚闻》一文,文中有分析中国版IIHS——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首测12款车型的表现。当时车聚君收获了一个惊喜和两个意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回顾下之前的文章。
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时间,C-IASI已经更新了23款车型的测试结果。从最新的数据看,车聚君同样发现了一些很有趣和不太让人满意的点。
一、C-IASI 23款车型表现如何
如此前一样,我们先上数据。公布的23款测试车型如下。
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和车辆辅助安全三个项目的测试结果如下。
针对以上结果,可划分为四个阵营。
从最新的排名看,车聚君越发对C-IASI的严谨肃然起敬。测试车型由12款增加到23款,但全“G”车型仅增加了一款(丰田奕泽),这说明在关注热度逐渐回归平静后,C-IASI还是秉持着初心。
丰田奕泽能得到全“G”车型评价车聚君并不意外,这款车在初上市时就因为以低于15万元的起售价但标配超多安全气囊而引起了不小讨论。
拿本次测试的2018款奕驰版(指导价15.88万元)来说,其配备有驾驶员正面气囊、前排乘员正面气囊、前排侧气囊、后排侧气囊、前/后排侧气帘、驾驶席膝部气囊。
二、最新结果打脸车聚君?
上一批测试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从本次测试看,轿车整体水平要高于SUV;
▎德系品牌整体表现不佳,“不耐撞”的日系车竟然表现最好。
随着样本容量增加,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排除零“G”车型,轿车和SUV表现基本持平。但零“G”车型中,轿车和SUV为5比1。这或许一定程度上能证明车聚君在上篇文章中聊到的“根据2017年IIHS公布的死亡率报告看,在各类事故中,SUV车型整体死亡率为21/100万,轿车整体死亡率为39/100万......说明在死亡率问题上,SUV是要好于轿车的。”当然了,这次轿车样本比较多,对测试结果会有直接影响。
要多提一点的是,零“G”车型聚集着大量自主品牌车型,这挺尴尬的。
▎德系品牌整体表现依然不佳,“不耐撞”的日系车依然表现最好。
上一次的12款车型中,有四款德系车型。本次新增的斯柯达柯迪亚克获得了两“G”车型评价,按理说还不错,不过之所以能获得此成绩是考虑到了高配车型测评结果,所以这个表现在一般车型上只能算一个“G”。
三、C-IASI还公布了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指数
上一次我们有聊到因为测试结果极其不理想,C-IASI当时没有公布12款车型的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指数的车型排名,将得分表中的车型名称都隐去了,这项指标作为与NCAP区分的重头戏还未真正揭开真容。
本次车聚君发现他们已经公布了11款车型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成绩,确实非常难看。11款车型中仅斯柯达柯迪亚克获得了“G”评价,算是为德系品牌挽回了些面子。
除它外的10款车型有多达7款车型得到了“P(较差)”评价,有2款车型得到了“M(一般)”评价,1款得到了“A(良好评价)”。就产品和品牌分类看,轿车/SUV/MPV表现都不好看,自主/合资表现也都不好看。
关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C-IASI是这么介绍的。
“汽车在车速较低的情况下发生碰撞或刮擦事故是日常生活中广大车主都会遇到的高频问题。而在低速事故中发生的车辆损坏,不同的车辆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都直接关系到车主在车辆保有环节的综合成本,而这些特性在购车环节中又是隐性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针对该隐性特性,参照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通行采用的试验方式和评价规程,开展实车碰撞研究,对车辆的耐损性和维修经济性等进行信息公示,提供消费者更全面的购车和养车信息。”
具体来说,就是测试低速结构碰撞。
关于这项碰撞的详细测试要求C-IASI官网有专门的文件介绍。这里就不做过多的展开了,需要提一点的是,标准指出如果车辆安全气囊系统在碰撞过程中发生了起爆现象,则该测试车型的耐撞性与维修经济型指数直接评定为较差(P)。这可能与我们的惯性思维有出入,但考虑到这是考核的低速情况下的维修费用,他们这么设定是没有问题的。
斯柯达柯迪亚克正面碰撞和追尾碰撞得分分别为24.5、26.0,加权得分为25.0((正面碰撞得分*2+追尾碰撞得分)/3)。由于用等级划分不具备更细致的对比效果,车聚君从新做了一张表来对比这11款车型。排名第一的斯柯达克迪亚克是第11名传祺GS7的4.4倍......My god!
车聚小结
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作为中国版IIHS,在继去年受到高关注度逐渐回归平静,悄然间已经公布了23款车型的测试结果。值得欣慰的是,C-IASI依然秉持着一贯的水准,考核很严格。
而随着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指数首次出炉,各家也要开始抓紧调整了。上一次遮着面纱都还相安无事,但这次就没这么好运了。从测试结果看,各家对这方面的关注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车聚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