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了《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全年全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与咨询信息系统共录入汽车产品(含零部件)投诉19283件,比上一年下降了5.8%。其中售后服务、合同及质量问题投诉最多,占比分别为32.2%、20.7%、20.0%,占比总和超七成。
1汽车投诉榜中,BBA再次跻身前十
关于投诉量下降的问题,据悉一方面是受到2018年乘用车销量下降4.1%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改善消费环境有关。在投诉涉及的汽车品牌中,比亚迪、奔驰、宝马的投诉量位居前三,而去年投诉量居前三的一汽大众、长安福特和上汽大众,今年分别排在了第六位、第七位和第九位。
此外,德系三大豪华车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也都再次全部跻身前十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汽车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的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6%,但豪华车销量却达到了282万辆,同比增长8%,整体表现与新能源汽车一样,均逆市上扬。
排名前十的品牌,被投诉的类型也均是集中于售后服务、合同和质量方面。售后服务主要问题为不履行三包义务、不履行售后承诺,合同违约行为主要集中于订金方面,质量问题主要是指产品性能和不合格产品。
若细化到具体被投诉的问题,就主要集中在订金、发动机、轮胎、涉嫌欺诈和车漆等问题,不过各个品牌的主要问题略有差异。其中东风本田的发动机和机油问题较为突出;奔驰、宝马、奥迪、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的订金、发动机、轮胎、车漆问题则相对占比较高。
2比亚迪的高投诉量透露着哪些信息?
当然这些投诉量与各汽车品牌的销售量和保有量都密切相关。作为自主车企代表之一的比亚迪,在2016年和2017年均未进入中消协投诉榜前十名,但在2018年,比亚迪却收到了649件投诉,数量远高于第二名奔驰的550件,且这还是在比亚迪的全年销量都不及奔驰销量的前提下,可见这一结果也揭露了比亚迪存在的众多问题。
这两年比亚迪靠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扶持,和旗下车型设计风格的转变,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大批消费者的认可,全年销量也有了极大提升。它2018年的全年销量达到了52.07万辆,同比2017年的40.97万辆大幅增长27%。其中,新能源车型(纯电动和插电混动)销量达24.78万辆,占比接近一半。但相应的,投诉问题也出现了大幅增长。
在涉及比亚迪品牌车型的具体投诉问题中,排名前几的主要是订金、发动机、涉嫌欺诈、轮胎、拖延提车等,其中的订金问题数量更是远远高于其它品牌,达到了107件。据悉这主要是由于比亚迪的产能跟不上,导致提车周期延长进而影响了客户体验。但其实产能的问题并不止是比亚迪一家独有,国内多数产品力较强的造车新势力也都面临着交付难的问题,就连纯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特斯拉也深受产能困扰。
除了订单交付问题外,比亚迪品牌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也严重拖了后腿,这也是所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只是比亚迪品牌贡献的汽车销量比较大,问题也就更加明显和突出。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扩张,新能源汽车虽然在电池、续航里程和车身品质层面一直都有努力改善,但其宣传的效果与消费者使用的实际表现依然还存在较大落差,这也让消费者有种被虚假宣传欺骗的感觉,投诉也就增多了。
而且据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累计共十家车企发布过召回公告。全年共召回新能源车辆138868辆,虽只占了国内车市召回总量的1%,但以同年100.8万辆的新能源车总销量计算,新能源乘用车的召回率高达到13.9%,问题十分严峻。
就连中消协方面也表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售后服务问题、虚假宣传和价格争议问题投诉量都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涉及汽车售后问题的投诉主要包括:不履行三包义务、不履行售后承诺、售后在三包期内收费修理以及经营者变动导致无法正常履行售后服务等,分别占比为50.1%、38.3%、5.0%和2.9%。涉及汽车合同问题的投诉主要包括:订金纠纷、合同违约、不平等格式条款等,其占合同问题比重分别为32.6%、22.0%和4.9%。涉及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主要包括:产品性能问题、不合格商品以及不具备特定使用环境等,占全部质量问题的比重分别为27.3%、13.4%和9.2%。
而在2018年的所有汽车相关投诉中,家用轿车占比高达62.74%,其次是汽车零部件,占比26.2%,汽车修理、商用车、车险服务和汽车保养共占比11.06%。可见,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未来几年汽车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也许会越来越多,到那时该如何加强市场监管,解决好新能源汽车的交付、质量、宣传等问题,将成为各车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雅斯顿”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