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行业动态

开车出事故,40%是犯了这种错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傅雪峰
2020-09-07 09:09:31
分享:

  汽车普及,开车成了日常,大家不觉得开车有多大风险。这是错觉!不夸张地说,开车是人这一辈子干的风险最大的事之一,世卫组织发布报告称,车祸是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15到29岁的青年。

  这个世界上,每年约有135万人死于车祸,还有2000万至5000万人受到非致命伤害,其中许多人因此而残疾。按我国的官方数字,每年车祸死亡人数是6.3万人左右,平均每天有170多人在车祸中丧生。

  人们往往对开车的高风险认识不足

  94%车祸由人的失误引发

  美国非营利性机构IIHS(公路安全保险协会)近日公布一项研究成果:自动驾驶技术只能减少约三分之一的车祸。

  自动驾驶系统装有摄像头和雷达,可以监测汽车周边环境,反应速度比人快,还不会走神儿、不会犯困、烟酒不沾、也不会去磕药。这些优点,让它开车比人靠谱点儿。但在很多方面,它和人一样不靠谱——因为它有样学样,很多开车习惯就是模仿人类,连毛病也一起学到手了。

  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持续对汽车周边情况进行监测

  这次我们不关心自动驾驶技术的好坏,只关心人们在开车时会犯哪些毛病,这些毛病是怎样导致了车祸的发生。

  IIHS在研究中引用了美国警方的车祸数据。这是5000多宗比较严重的车祸,每宗车祸中都有车辆需要拖离并有人员伤亡。IIHS分析这些车祸后得出的结论是:94%的车祸是由人们开车时的错误行为导致的,只有6%的车祸属于“不可避免”,比如汽车爆胎、突然断轴等意外情况所致。

  人在开车时会犯5种错

  车祸,本质上就是人们在开车时犯的错。IIHS对这些错误做了精细分类,共计5种。

  1、“感知和觉察”错误,占比约24%

  通俗地说,这就是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懵然无知。主要是两种情况:一是开车时分心,比如用手机、设导航等;二是视线受阻,比如前方有大货车、被对向车大灯晃眼、雾天行驶等。

  2、“计划和决定”错误,占比约40%

  第一条说的是“没看到”,这一条说的是“想错了”。你觉得按自己的套路去开车没问题,结果可能遭遇不测。

  犯错最多的是“速度”,准确地说,是车速和道路环境不匹配。不同等级的公路、不同的天气条件、不同的车流量、不同的交通环境,开车各有合理时速。最常见的错误是车速太快,遇到状况时留给自己的反应时间太短;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车流里开慢车同样危险。

  “非法转向”惹的事也不少,主要是拐弯不避让直行车、拐弯不避让行人和自行车、强行变道并线等。

  不按法规要求转向是引发车祸的一个重要原因

  接下来是“侵犯性驾驶”,超速、紧咬别人车尾、急加速、急刹、别车等野蛮驾驶行为也容易肇事。

  3、“预判”错误,占比17%

  误判主要是指误会了路上其它人的意图。比如你觉得那辆车会减速让你先走,结果人家完全没这个意思;再比如你觉得那个行人会等你开车过去后再过马路,结果人家突然抬腿就走。

  4、“执行和操作”错误,占比约23%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的人应变能力不行,要么只顾踩刹车忘了打方向,要么方向打得太过或没打够,有的干脆是吓傻了无所作为。

  5、失能,占比约10%

  所谓失能,就是失去正常操控汽车的能力。醉酒、吸毒、过度疲劳、药物作用等,会让人在开车时处于失能状态。

  (注:一个车祸往往并非由单一原因导致,所以各因素百分比相加会超过100%)

  人的错误人来改

  IIHS研究认为,自动驾驶只能避免由“感知和觉察错误”和“失能”引发的车祸,也就是能减少三分之一的车祸。

  据IIHS研究,自动驾驶只能减少34%的车祸

  机器比人强的地方,在于“感官”,摄像头和雷达比人的眼睛“看得远”、“看得准”;也在于“可靠”,不会因为喝酒嗑药而误事。

  除此之外,自动驾驶对情况的判断和处理实际上是对人类行为的模仿。而人类开车不是单纯的行为,而是掺杂了各种心态和情绪,导致路面上充满各种不确定性。自动驾驶依赖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果模仿人,难免也会犯各种错误。

  自动驾驶的问题暂且放放,我们应该对照这些研究成果来反省一下自己,有则改之。

  先看失能。常人出现的驾驶失能情况,主要是酒驾,交警提示:上有老下有小,酒后不要开车跑!

  再看误判。开车在路上相遇,一时无法领会彼此意图也是难免。解决起来并不难,搞不清楚对方意图时,宁可停车等待,如果条件允许,可用手势交流。

  “感知和觉察”方面,受生理条件的影响,我们比不上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但开车不走神儿、不碰手机、不聊微信还是能做到的。

  开车用手机是最常见的分心驾驶行为

  “执行和操作”的错误大多发生在处理险情时,这确实需要一定的经验和驾驶技巧,但实际上,只要我们开车谨慎些,大部分险情是可以避免出现的。

  速度、转向、专心

  “计划和决定”错误(也就是错误的驾驶决策)引发的车祸最多(40%),有必要单独讨论一下。

  这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是“速度不当”。

  速度是绝大多数车祸之源。车速过快有两个坏处:一是会导致车子在转向、拐弯、路面湿滑等条件下失控,二是遇紧急情况时留给人的反应时间短。

  但这并不意味着速度慢就好。在车流中,如果某辆车速度明显慢于其它车,这辆车就成为车流中的“障碍物”,迫使其它车辆减速绕行。这等于是把碰撞风险向自己吸引,据IIHS研究,车流中开慢车的车祸发生率与超速相当。

  我们在开车时,车速要和行驶的环境(道路等级、路况、天气状况、交通流量等)匹配,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还要随大流,大家什么速度,你也什么速度。

  车速随大流更安全

  “计划和决定”错误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非法转向”。

  交通法规上有明确的让行原则,比如,转弯车辆要让直行车辆先行,并线时不得妨碍被并线车道中车辆的正常行驶,路口相对方向行驶的右转弯车要让左转弯车先行等等。

  大量车祸与“非法转向”直接相关,我们开车在拐弯、并线时要注意按法规让行;碰上野蛮人争路抢行,让一让也无妨,不为风度,但求自保。

  在开车时,要格外小心“非法转向”的车辆

  至于急加速、急刹、强超强会、滥用远光灯等“侵犯性驾驶”,不用多说大家也清楚是自找麻烦。

  看过IIHS的研究成果,虽然自动驾驶远未成熟,但有些方面非常值得人类学习,比如专心驾驶。我们的眼睛耳朵在监测路况方面比不上摄像头和雷达,大脑和手脚的反应速度也不如机器,哪里还有什么资格在开车时分心去刷微信、玩自拍呢?分心驾驶导致的车祸数量近年来大幅上升,大家开车时还是老实点吧。

  对了,不少老司机有一种技能,已经接近本能。隔几十秒就扫视一遍内外后视镜,随时掌握后方车辆的动态,堪称人肉版雷达盲区监测,大家不妨也练练这一招。

关键词:事故,车祸,驾驶行为责任编辑:刘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