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汽车315

五问奥迪:符合“指南标准”,就一定能撇开「致癌门」吗?

来源: 车聚网  作者:
2019-05-17 08:54:35
分享:

  今年315没有汽车品牌曝光,但挡不住车主们的自发曝光。一篇《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的文章在3月迅速火遍全国,甚至成了社会新闻。

  之后一段时间,一汽-大众和奥迪没有正式回应。

  直到两个月后的5月14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针对一家媒体的追踪报道给出了一份《回复函》。

  一、奥迪的回函都说了些什么?

  “依据具备CNAS、CMA等车内空气质量认证资质的多家第三方权威机构多轮送检,以及具有同等国家认证资质的一汽-大众气味检测实验室对批量车辆的质检监测,根据‘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显示,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车型车内甲醛、苯等挥发性物质浓度均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作为国内最早进行车内空气质量管控的乘用车企业,一汽-大众拥有覆盖车型开发、生产、售后全流程的车内空气质量保证体系。依靠国内最高水准的整件厢、整车舱,国内最先进的液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等硬件分析设备、以及与德国奥迪同一标准的‘金鼻子团队’主观评价体系,一汽-大众对所有零件材料、零件整体和车辆整体的气味和散发性能,进行包括甲醛实验、冷凝实验、总碳实验,以及国家标准规定的八项有毒有害物质等在内的多项实验,从而保证车内的空气质量满足国家标准及德国大众的空气质量管控要求。

  “一汽-大众奥迪始终珍视用户给予我们的信任,对于用户关切的问题,我们将与用户保持紧密沟通,推动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这三段话500字的中心思想如下:

  一、经过多家第三方机构检测和大众自己的监测,奥迪车内的有害气体符合国家标准。

  二、我们一汽-大众关于空气管控的硬件和软件是首屈一指的,能满足德国大众的要求。

  三、我们会和用户保持沟通,争取让事情早日解决。希望你们媒体别造谣生事乱逼逼。

  除了个别字句不是很通顺、硬广有点多之外,整个《回复函》的公关水平还是在线的。但这不代表奥迪在这事儿就可以搪塞过关。

  车聚君觉得,至少有五个问题,这个回函没有讲清楚。

  二、五问奥迪:这份回函有多大的诚意?

  ▎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都是哪些单位?测试结果的具体数值是多少?

  这不是较真。因为在中国,理论上没有一家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可以向个人开放汽车的检测服务。最后一次面向个人的服务,要追溯到2013年的翼虎检测。当时上海一家检测机构给一位维权的女士破了个例,证明翼虎断轴存在材料强度问题,但随即遭到厂家的严厉警告。

  之后,该机构有了一个不成文规定:一律不再接待个人提出的汽车类检测请求。其它机构纷纷效仿。

  换句话说,中国车主要维权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没有一家有资质的权威机构可以给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报告。结果就是,没有技术与法律依据,所有维权都成了无源之水只能不了了之。这也是薛女士在西安坐上奔驰引擎盖的时代背景。

  因此,一汽-大众公开这些机构的必要信息,才能解除车主和公众的疑虑。

  当然,具体数值与盖章的报告也是必要的,如果奥迪有足够自信,这些“权威机构”的原文可以让谣言不攻自破。

  这一点上,吉利处理网传的“降薪事件”可做参考,杨学良直接晒出了公司原始文件,迅速平息了质疑。

  ▎一汽-大众测试的车辆是自己“送检”的,并不是客户质疑的问题车型。那么主观上存在“特别定制”的嫌疑,客观上批次不同、车型不同、甚至工艺与材料都不同,那如何证明当年卖给用户的车型是没有问题的?

  这就有点“刻舟求剑”的意思了。

  更有意思的是,“依据一汽-大众气味检测实验室对批量车辆的质检监测”不就是自己给自己当裁判吗?这有多大的说服力?车聚君在汽车行业快20年,还真没听过哪家汽车企业的员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公开检举自家产品有问题的。

  另外,如前所述,中国几乎所有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都不敢得罪主机厂,如何保证这些不具名的“权威机构”真的做到了第三方的客观公正?

  ▎一汽-大众说自己依据的是《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可能大家不知道,该指南的起草单位之一就是大众中国,与本案主角奥迪车辆的生产方一汽-大众存在直接利益相关,如何保证它的严格性与公正性?

  公开信息显示:该指南的标准起草单位有:中国兵装集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公司、日产中国投资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投资公司

  参加单位有:东风日产、长安福特马自达、丰田中国、郑州宇通、重庆长安等。

  更重要的是,一汽-大众回复函里提到的是“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这个2011年10月17日发布,2012年3月1日实施的文件只是一个“推荐性”的国家标准,而非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

  而2016年1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GB/T 27630-2011)”则由“推荐性”变成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变化是调整了部分污染物的限值,如苯类限值更加严格。

  虽然只有一个“修订”的差别,但法律效力与要求标准都有极大不同。

  所以,一汽-大众到底依据的是旧指南还是新指南?从字面看,应该是旧指南。那用2019年产的车去适用2016年就废止的标准,是不是有点关公战秦琼了?

  ▎即使符合指南标准,就一定能证明不致病吗?

  换句话说,现在没有医学机构证明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与疾病有直接关系,但也没有医学机构证明二者一定没有关系。事实上,江苏昆山一名叫胡小亮的工人就因长期从事油漆工作,于2015年被江苏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苯所致白血病”。

  不管是从事油漆工作,还是在车内吸入有害物质,苯的化学元素没有变,对人体的伤害也不会变。而《指南》检测的八项有害物质“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苯排在第一位。

  苯,也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和WHO确认的人类致癌物质。

  中国质量新闻网在进行相关调查时,被用户告知:奥迪异味维权群超过了3000人,患病用户群已经突破了百人,并且呈上升的趋势。

  近日,一则“2岁男童住自如后患白血病离世”的新闻也引起广泛关注。报道称,陈女士一家于2018年6月通过自如租房,入住4个月后,2岁半的儿子患上白血病,100天后病故。经检测,其所租房屋甲醛超标。而自如近日也发布说明,称相关家具均有检测检验报告,符合规定。

  所以,无论室内还是车内,只要符合规定/指南,就一定不会致病吗?估计没有人敢贸然给出确定答案,除了产品提供方。

  ▎即使符合指南标准,奥迪在中国出售的车辆与其在美国和欧洲出售的车辆是否执行了同等标准?是否存在市场偏差与产品歧视?

  奥迪的回复函中称:“与德国奥迪同一标准的‘金鼻子团队’主观评价体系,从而保证车内的空气质量满足国家标准及德国大众的空气质量管控要求。”

  此言如为真,一汽-大众的意思是说,在中国销售的奥迪车和在德国销售的奥迪,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完全一致?这话说出来,他们自己信吗?

  那为什么德国的消费者没有成规模的反对奥迪的车内异味,而中国就有数千名车主数年来持续不断的维权?是中国人对异味过于敏感?还是德国人对异味过于包容?还是这3000位正在维权的奥迪车主,都是竞品派来黑奥迪的?

  车聚小结

  “车内空气污染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已经很难消除。而汽车消费者一般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汽车生产企业应对新车车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

  说的真好。这是《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里的原话,希望一汽-大众们好好学习领会。

  最后,车聚君不想说什么大道理,只讲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

  5月13日,美国奥克兰一陪审团判孟山都公司赔偿加州一对夫妇超20亿美元,罪名是刻意隐瞒除草剂“农达”的致癌风险,并涉嫌操纵学术报告。

  是不是,奥迪得深深感谢一下自己在中国有合资公司?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车聚网”授权转载。

关键词:奥迪,指南标准,致癌门责任编辑:刘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