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评测特购

打卡路虎湖州体验中心,从不爱越野变成跃跃欲试

来源: 驾仕派  作者:
2018-12-19 08:55:51
分享:

  路虎2012年时在浙江湖州打造了一个产品体验中心,而时隔6年后我才第一次有机会打卡这个地方。所以我觉得路虎的车主们是幸福的,无论是一些免费的体验机会,还是自己付费体验,毕竟有一个特别高质量的场地供大家来玩。

  这个场地有多大?8条越野线路是傍山而建的,“野生”感十足,而这个山是一片1000余亩的竹海茶丘,拥有跌宕起伏的险峻地貌,正因如此才能让所有体验环节均与自然配合得丝丝入扣。

  有多专业?其挑战线路均由享誉全球的专业赛道设计公司——英国D3 Active设计开发,依托莫干山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山路结构,合理运用陡坡峭壁、岩石密林、茶田竹海。另外,这个体验中心还有特别专业的全地形实景场地,包括A字坡、高坡、涉水、交叉轴、大岩石路等,真的是坡度标示是多少,实测就是多少。

  所以这样的体验中心无疑十分契合路虎的品牌调性。另外从选址来看,其位于湖州市的莫干山裸心谷,实际上相当于杭州和上海的后花园,同时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腹地,交通上也很有优势。

  “路虎是男人的腿”

  于我个人来说,我第一次受到路虎品牌理念的影响其实是源自大概10年前的一部电视剧——《蜗居》,剧中宋思明开路虎带海藻出去玩时说的那句“路虎是男人的腿”简直是绝了,“但凡是有点血性的男人都向往拥有这样的车”也给越野车带上了光环。

  越野的魅力的确与对大自然的征服息息相关,把时间向前推移,事实上世界上所有越野车的鼻祖几乎都是从战地车辆进行民用转化而来的。

  就路虎来说,这也是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品牌,从1948年第一台路虎I问世,它一直给人感觉就是“可以去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挑战者”。而随后70年进程中,路虎则随着科技的进步,把不断升级的全地形能力加入车型中,使越野车不再只是用底盘和结构来对抗大自然。

  另一方面,品牌(产品)的豪华化,和越野的能力交融,也使路虎散发出越来越浓郁和独特的品牌魅力。

  所以大众途锐也好,Jeep旗下产品也罢,虽然不少品牌都有强悍的越野产品,但路虎、尤其是百万级路虎给人的感觉又不太一样——这就是专业、豪华定位和一代代车型积累起来的文化而共同形成的产品魅力。在路虎湖山体验中心,你可以把卫士、揽胜、揽运、发现、星脉、极光和神行都体验个遍。所以这次在体验中心则是难得的重温这句话和体验这种品牌魅力的好机会。

  当天路虎提供给我们体验的车型有揽胜、揽运和发现5,而我分到的是发现5。事实上在体验中心里,对这三款车的体验感觉应该是比较类似的,一方面车辆都为高配版本,都是配置了中央差速锁和后差速锁的“双锁”版本。另一方面,体验的主要内容也是它的全地形系统以及怎样操作扭矩放大、空气悬架等。这些体验内容汇集到一起展现的是ATRS路虎全地形科技——路虎行走无疆的实力保障。

  以我体验的发现5为例,在28度的侧坡上简直像黏在坡面上一样,一点打滑的迹象都没有。而A坡体验时,会有轮子翘到天上去,这个时候轮胎的空转打滑也是没有的,扭矩能迅速被分配到有附着力的轮胎上。这样的体验也见于交叉轴,它的零时滞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另外,从翘到天上到摔到地面的过程,能够感受到车身的刚性确实非常好,那种触地非常有质感。事实上发现5已经是取掉了大梁的承载式车身结构,但副车架的坚实还是保障了它的强度。另外在野生道路时,也能体会到拿掉大梁以后舒适度确实有很大的提升。

  最后,讲一下这次和以往体验一些越野车时的不同:

  比如陡坡缓降,以往也就是行驶到高坡顶端后下降时试试,但路虎这次的体验,还包括模拟了“驾驶者冲坡没冲上去时车辆下滑”的场景,而它都会有一个速度上的保护,能让你从容回到平地。另外,陡坡缓降还有不同的使用情况,如果是路面条件不复杂,你只需要靠陡坡缓降功能慢慢开下来,而如果路面情况复杂,你则需要踩着刹车伴随着陡坡缓降下来——随时踩着刹车可以防范在凹凸和滑面时新手打方向过度而造成的失控。

  此外,在路虎体验中心所有的项目都由路虎英国方面认证的教官来进行指导,所以即便8个越野路段里的高难度部分也都能顺利体验下来了。

  驾仕结语:

  在这次体验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对越野不感冒的人。而路虎湖州体验中心有没有让我爱上越野呢?我觉得我依然没有去大自然里征服一些路段的欲望,尤其是像美国发烧友热衷的那种“河滩骑石头”的玩法。但是我却的确想拥有一辆这样的车了,在自驾游遇到条件复杂的路段时,可以从容不迫。更重要的是,在从8个野生感极强路段里的一些高坡缓慢开下来时,我觉得车辆的强悍能力是能够在关键时刻保命的,起码车辆不会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些偏僻路段里给磕坏掉了,让你的行程泡汤不说还要克服困难找拖车。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驾仕派”授权转载。

关键词:路虎,越野责任编辑:康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