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个文化问题,适合对文化有一定程度理解的人。
当跑车制造商保时捷终于忍不住跟风,在车里塞进更多的屏幕时,你瞬间明白,时代在变,汽车不能仅靠性能、豪华来诱惑人,还需要几块显示屏。
保时捷卡宴新上大联屏
理想是造车新势力,也是车内装显示屏的先锋派,新款车里大大小小装了5块屏。虽然仪表台上横贯大联屏的做法简单粗暴,从设计角度看缺乏美感,但显然理想已经引领了新潮流。
用什么刺激购买欲?
大屏是汽车智能化的象征,或者说,一种图腾。如果车内没有大联屏,会显出你的车已经过时,是没有进入智能时代的落伍者。
模块化平台、自动化加工、流水线生产,这些技术让现在的汽车不可避免地出现同质化、廉价化,就连豪华车和普通车之间的差距也被迅速缩小。怎样才能脱颖而出,成功吸引买家们的目光,并刺激起他们新的购买欲望?
多来几块屏幕显然是不错的手段。
为什么显示屏会成为新的购买兴奋点?
这是一种智能化的暗示,对于汽车买家们来说,看到车里的屏幕大而且多,直观上就能感觉到智能化水平高。至于屏幕尺寸为啥要那么大?多加几块屏幕有什么好处?——或者说,会不会有什么坏处?无人细想。
理想L9车内装了5块屏幕
大家能想到的是,智能化座舱需要高性能的芯片,7纳米芯片比14纳米的高级,越高级算力越强、运行越流畅、能支持的显示屏越多——既然已经上了高通8155芯片,不趁机多加几块屏幕怎能体现芯片的强大?
智能驾驶也是如此。你只要装上算力达到若干TOPS的芯片,再把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之类使劲往车里怼,然后向买家报上一个响亮的数字,就足以唬人。至于自动驾驶能不能实现?现在这些半生不熟的配置有多少实用性?甚至是不是存在安全隐患?——似乎也没太多人关心。
人们买车,愿意比比配置,如果自己的车上多了几样东西,尤其是那些显眼的、高档的、高科技的东西,就会觉得自家的车比别人家的好。攀比是人性,好吧,那就用最能装门面的东西诱惑你。
理想汽车里的大屏,被戏称为大彩电。最高档的L9上,大屏除了追剧,还能投屏打游戏,算是功能比较先进了——但依然是大彩电。
失去自由的旅行
问题是,车里真的需要大彩电吗?
一家人开车外出旅行,是想换个地方接着刷手机、追剧、玩儿电子游戏吗?
在说旅行之前,先说几句闲暇。
闲暇,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去享受美好生活的主要方式,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暇,不是无所事事,不是闲极无聊,而是可以在沉静中观察、倾听和思考这个世界。
如何享受闲暇是现代人面临的一大问题
要想真正享受闲暇,首先要明白的是:享受闲暇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或者说,过程比目的更重要。
旅行也是如此,我们之所以喜欢旅行,是因为可以暂时从庸常的工作生活中挣脱出来,获得片刻的自由。旅行的乐趣,就在于旅行本身。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旅行者在路途中随口吟出几首诗词,或者随手写出几篇《文化苦旅》,这需要品位和能力。但人们应该懂得“诗和远方”是值得追求的,虽然无法把看到的东西诗意地表达出来,但你首先要明白自己是去“旅行”了。
旅行,不是换个地方追剧、玩儿游戏,不是为了打卡网红景点,不是为了发朋友圈、抖音——旅行就是旅行,它不是朋友圈和抖音的附属品,也不是汽车的附属品。
汽车厂商在车里加上彩电,是预设好了一个前提:旅途是无聊的,你的目光不应该放在车窗之外,而是要和平时一样继续盯着屏幕。换句话说,你应该沉浸在汽车之中,而不是沉浸于旅途之中。
孩子们坐在汽车中外出旅行,你真的觉得他们看一路《小猪佩奇》是一件美好的事?
假期外出旅行,怎样才算是“玩儿明白了”?
被操纵的欲望
斯坦利·里索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大的一家广告公司的总裁,他一语道破了一个商业“天机”:
“消费者不会购买第二辆车,除非你强烈地提醒他们。你必须在他们的大脑里制造出这种需求,使他们意识到第二辆车将给他们带来好处。”
是的,在当今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欲望”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而且是被操纵的。
大量消费新需求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
汽车内的大屏、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都是“制造购车欲望”的新手段,看到新款车上这些“智能”的新奇玩意儿,会让人们觉得自己手头的车已经落后于时代,该换一辆新车了。
而“智能”引入汽车行业,不单单是要刺激人们淘汰旧车换购新车,接下来,这些“智能配置”要做的是深度控制车内乘员的注意力,诱使他们沉溺其中,从而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我们已经看到,车主对车上某些新功能产生依赖性后,厂商会伺机把它们变成收费项目;如果不出所料,只要大屏成功地占领了车内乘员的时间,它一定会明里暗里借机推销些什么,引诱你去花钱消费。智能手机诱惑人不停消费的套路,汽车厂商早就艳羡不已,一直盘算着怎么下手。
手机是最没文化的东西,也产生不了什么文化。汽车原本是有文化的,但将来的智能汽车一定会变得没文化。
原因很简单,所谓文化,是人类自身能力在外物上的投射,老爷车文化、改装文化、越野文化、赛车文化,无不是人们去控制、维护、改造汽车的结果。智能汽车会反过来控制和改造人类,哪里还有什么文化可言?
一些人已经开始怀念那些简单的老车。那时的车,窗线很低,窗玻璃很大,视野很开阔,人们开车出去兜风、去眺望和畅想——而现在汽车制造商的理想,是把人封存在汽车之内,把他们驯化成一种简单的消费动物。
汽车原本是载着人们去看世界的工具
理想汽车里那么多大屏,是不是可以去掉一两块呢?当然不会,这是新势力们营造汽车科技和豪华感的最重要技巧之一,也是诱惑客户和他们家人的最佳道具之一——只要有可能,理想汽车们会把车窗也变成大屏。
对于精减车里的大屏,肯定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这很正常。因为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个文化问题,只适合对文化有一定程度理解的人。
对于消费主义者来说,多几个屏幕肯定比少几个好,因为他们讲究消费效率,追求的是多多益善。这好比去听一场音乐会,你觉得安静地去聆听就好,但有人觉得加上伴舞更精彩,如果演出中再穿插几首流行歌、或者,再来几段脱口秀就更棒了——花同样的钱,在一场演出中可以欣赏到更多的表演,这样难道不是更划算?
而对于技术主义者来说,自然也会赞成多几个屏幕,这帮人觉得技术就代表着进步,他们相信技术最终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不是制造出一堆新问题。可惜技术和进步真的是两回事,比如饲料让鸡鸭猪速生,但人们吃到嘴里的肉已经不是那个味道了;比如手机平板可以存下海量图书,但最好的阅读方式仍然是捧起一本纸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