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清晨,许广高速广东连州段发生一起车祸,一辆斯柯达乘用车撞上路侧护栏后起火,车上5人不幸身亡。警方5日通报调查结果:驾驶人疲劳驾驶,致车辆失控撞向护栏,碰撞产生瞬间高温引燃油路或线路等起火。
一辆斯柯达汽车日前在高速公路碰撞护栏起火
撞车后起火的惨烈场面并非只出现在电影镜头中。去年7月,河南永城发生的惨剧震惊一时,谭姓女子醉酒后驾驶玛莎拉蒂SUV,以极高时速(警方分析在120公里到135公里之间)追尾正在等红灯的宝马7系,宝马车被撞出20余米后发生爆燃,后排两名乘客当场身亡,驾驶人重度烧伤。
玛莎拉蒂追尾宝马起火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3年至2018年,全国共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碰撞起火事故4451起,导致4928人死亡,其中,因起火直接烧死3278人,占比66.5%。
注意这个数字:66.5%,更多的遇难者不是死于车祸本身,而是在撞车引发的火灾中被烧死。
汽车碰撞的瞬间起火,燃烧速度快,有毒的高温烟雾会在车内迅速聚积,车内人员几乎没有逃生机会。
在汽车碰撞时,是什么情况引发了火灾?
《汽车与安全》杂志去年5月份刊文,对国内相关车祸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小型客车碰撞起火的情形,以前部碰撞居多。
汽车车头的发动机舱里,密集布置着发动机、供油管路、蓄电池、各种电器和线束,而高温热源(比如发动机)、油、电都属于“起火要素”。
汽车发动机舱中密集分布着各种易燃物
从近年的车祸案例看,小客车前部碰撞起火主要有三种情形:
碰撞导致供油管路破裂,泄漏的汽油遇到电线短路或金属部位互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起火燃烧;
电器线束的绝缘外皮在碰撞中破损,与发动机舱内金属部件接触形成“搭铁”短路,释放大量热量,引燃周围可燃物;
车辆碰撞造成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壳体损坏,喷出的高温烟气流引燃附近可燃物。
在发动机遭受撞击时,燃油喷射系统和涡轮增压器是引发火情的高危部件
燃烧需要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物。汽车的发动机舱内,有汽油、机油、橡胶、塑料等大量易燃物;发动机舱内通风良好,作为助燃物的氧气也不缺乏;而引燃物主要是两种:一是电路短路出现“打火”或放热,二是发动机工作时一些部件(比如涡轮增压器、排气歧管)产生的高温。
日前发生的斯柯达碰撞起火事故,从警方通报的情况看,起火位置就是在发动机舱,碰撞导致供油管路或电线起火。
而从河南永城的玛莎拉蒂追尾宝马案例看,追尾引发的车辆后部起火案例虽然只占少数,后果同样会很惨烈。
汽车后部主要是车身结构件,电器、电路比较少,但却有一个能装几十升汽油的油箱。油箱大都布置在后排座椅下,离车尾隔着一个行李舱,并且处于车身防撞结构的保护之下。一般而言,在发生碰撞时油箱是比较安全的,但凡事就怕例外,谁能想到在停车等红灯时,会被后边的车以极高的速度追尾!
如果后方撞击力道过大,车尾严重溃缩,导致油箱破损泄露,麻烦确实很大。布置在底盘上的排气管在油箱下方穿过,发动机工作时,排气管表面会产生高温,泄漏的汽油洒落在排气管上时,即便没有直接燃烧,也会雾化成闪点极低的汽油蒸气。这时候,如果被撞得严重变形的车身金属部件与地面摩擦或彼此互相摩擦产生火花,汽油蒸气瞬间爆燃在所难免。
油箱下方通常会布置排气管
现在不少汽车上已经采用了诸如碰撞后断油、断电等技术来防止次生火灾,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实在难有万全之策。
每当听闻这类惨烈的车祸,大家都不胜唏嘘,在感叹世事无常、生命易逝的同时,不禁对自家的车是否也有碰撞起火之虞而心生忧虑。以我国幅员之大、人口和车辆之多,虽屡有撞车后起火的事件曝出,实际上这类车祸所占比例很低,粗略估算,碰撞起火事故中的死亡人数约为车祸总体死亡人数的1%到2%。
车辆碰撞起火事故经常见诸媒体
我们真正该忧虑的,是某些人只看到汽车带来的便利,而忽视了它们“恶”的一面。据世卫组织的数据,车祸是所有年龄组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15-29岁年轻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全球每年约有130万人死于车祸,2000万至5000万人在车祸中受到非致命性伤害。
事实上,真正的危机不是来自汽车,而是来自人性的弱点甚至是人性之“恶”。很显然,没有疲劳驾驶,就没有广东连州的斯柯达车祸;没有谭姓女子醉酒驾驶和初次肇事后的野蛮逃逸,就不会出现河南永城的人间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