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汽车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汽车频道>>行业分析

客户,有时可以很“危险”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28 10:4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假设你是某集团老板,正在搞一个新闻发布会,与大家分享最新成果……意气风发之时,却迎面泼来了一盆冷水,你会怎么办?此时,不但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自己估计也惊呆了……

  在上周举行的广州车展上,就有这样一个品牌遇到了这样的“倒霉”事:在媒体日的当天,某汽车品牌正在举行媒体发布会,就在这闪光灯聚集的一刻,一名女车主突然冲上了台,手持维权材料,指责该品牌销售车型存在质量问题,此事引来众人围观,现场保安的动作很快,旋即就把这位车主带离了展台。

  据报道称,这位车主之所以有此举动,是因为其曾多次和4S店与厂商积极沟通,但始终未能得到正面的回应。而其之所以投诉,是因为她购买的该品牌汽车在转弯时发生了车祸,事故位置只出现掉漆,车轴却断裂了。由此引发车主对该品牌产品质量的质疑。

  鉴于此事件涉及产品质量、事故勘察等问题,要定夺谁是谁非,确实并非易事。虽然,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企业须承担举证责任”,但终归要在明年才执行。在法规未完善,举证难度大的今天,这类事件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以此次“展台维权”为例,其问题是断轴。有专家对此曾表达了一种看法:新车出厂前,曾经过长时间全方位测试并修正才最终规模化量产,而在汽车动态行驶过程中,不可抗力因素很多,受天气、道路等特殊条件左右,一些部件出现故障,若只是个案,未必会是产品设计缺陷。

  专家这个说法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对于此事件,我更愿意去探讨一个话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顾客变得如此激进?要知道,没有一个消费者愿意“花钱买罪受”。

  可能,商家的想法与专家一致,都认为消费者理据不足,又或者,产品的故障可能只是一次偶然。确实,客户未必有理,但若这就是“一直不给予正面回复”的原因,那么却万分不妥。要知道,客户耐性是有限的。

  维权事件很多,牛拉车等维权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对车商而言,要减少恶意维权,决不能“靠运气”,更不能只期盼着自己能遇到“温驯”的客户而不作为。及时、积极地接待投诉,并为客户解决问题,才是提升品牌、减少投诉的治本之策。

  过激的投诉确实可怕,但若处理得当,及时的投诉恰是有益的反馈。

  著名学者珍妮尔·巴诺曾提过这样一个例子:某美国车商总裁到日本考察,双方聊起企业管理方案。当时该厂一位经理告诉这位美国客人:“你们的问题就在于把抱怨当问题,不鼓励客户投诉,而我们对此却加以鼓励。你们制定的考核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抱怨,而我们则是尽可能从客户身上收获更多投诉。”对于这位美国客人的不解,该经理补充道:“不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怎能从客户身上得到教训,找到不足?”

  其实,我最想知道的是,那位“展台维权”的客户,她的投诉是否有效地传达到该品牌相关职能部门,接收投诉的职员是否有认真准确地对待这个投诉。或者客户的投诉未必理据充足,不过,若企业误将“没有投诉”作为考核真理,甚至“掩耳盗铃”,对眼前投诉置之不理,那么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对你“信赖”却遭无视,投诉无门的她能不生气吗?

  当然,对于那位可能会被视为“闹事者”的朋友,可以的话,最好能选择一个更合适的时机来反映问题,例如直接把投诉书交给在座企业总裁?担心找不到人?现场不是很多记者吗?让他们给你指引一下行不?即使下一步计划是大闹会场,也请先这样一试。

  而对于一些经常遭遇“过激维权”的车商,我是这么建议的:在适当的时机,适度承认错误,并承诺对当前问题及时做出努力。若能加上一句“我将尽最大努力尽快处理好您的诉求”,或能为解决问题赢得更多时间……这些想法可能都在脑海中浮现过,但还请努力地执行到位吧!要知道,处理不当,换来的可能会是一个“危险”的状况!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长城网汽车频道的稿件,版权均归长城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对稿件有异议,请联系电话:0311-89251123,18633491898, QQ:505792332,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auto.hebei.com.cn

关键词:客户,投诉,问题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吴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