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条例“发威” 自主品牌成“主流”
“召回”这个词成了2013年以来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20日,2013年3月共有9家车企先后公布召回方案,召回车辆超过54.66万辆。召回车企业数量、召回车辆数量均创下国内单月新高。 《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召回条例》)今年1月正式实施,同比上升的召回车企和召回数量能否表明是《召回条例》在发挥威慑作用? 召回车企数量大幅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以来,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网站已经发布19起召回公告,涉及16家车企,大众、通用、丰田等汽车巨头榜上有名,东风、江淮等自主品牌也位列其中。同比2012年一季度的公告,召回车企数量上涨23.1%,其中自主品牌车企更是达到了200%的同比增长。 召回车企数量上升跟《召回条例》的实施以及执法力度有关。涉及的企业增多并不是因为汽车突然就变得问题很多,或者汽车越造越差了,只是以前政策相对宽松,很多企业得过且过,而现在政策紧了,企业有危机感了。 压力也不仅仅来源于政策。据中国汽车质量网数据显示,近来不仅车企召回密集,消费者针对汽车产品的投诉也再创新高。今年3月1日到15日,中国汽车质量网接到投诉总计1103宗,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环比2月下半月投诉量大幅增长49%,同比2012年3月上半月,投诉量提高了77%。这些,都是车企避无可避的问题和压力。此外,汽车召回带来的经济损失、外界对产品质量、企业品牌的质疑也是自主品牌不愿召回的重要原因。 自主品牌压力大增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一季度发布召回公告的车企中,自主品牌车企仅有2家,占比15.4%,且东风召回的是骐达轿车,东南汽车召回的是三菱品牌君阁,几乎可以不计入其中。而在今年一季度发布召回公告的16家车企中,包括6家自主品牌车企,占比高达37.5%。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召回案例为71起,来自自主品牌乘用车企的案例仅为2起;2010年,这组数字分别为95起和2起。而仅今年3月份,就有4家自主品牌车企发布召回公告,《召回条例》的“威慑”作用可见一斑。 那么,《召回条例》对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早在《召回条例》公布之初,业界便直言将给鲜有主动召回的自主品牌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将倒逼自主品牌车企提升产品品质。 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过去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自主品牌宽容也导致自主品牌召回比率偏低。过去政府对自主车企扶持较多,监管较少,导致召回政策不健全以及惩罚制度明保阀门的不完善,造成车企侵权违规成本极低,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自主品牌躲避召回。“但随着《召回条例》得以‘落地’,自主车企将不再缺席,预计未来自主车企将在召回频次、召回批次、单批次召回量等方面大幅增加。 |
关键词:召回,品牌,回条,条例,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