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噪音是很恼人的一件事。
在有些人的第一印象中,车内噪音要越低越好,恨不得堪比KTV隔音。要不然豪华车都争相炫耀「静谧感」干嘛?有了它才能卖得足够贵!
但事情真这么简单?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得认真的告诉你,还真不是。来吧,今天就带你看看车内噪音控制的水有多深。
我们无法适应绝对安静的环境
为了充分说明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先带大家感受下「半消声室」带来的奇妙。
这个房间是「半消声室」,是用来提供极低的背景噪声环境。由于手机拍摄不能完全描述身体的细微变化,下面的文字部分作为补充。
室外声音嘈杂,一进入半消声室噪音瞬间消失,根本听不到房间外的声音;
进入半消声室后,很快就出现耳鸣,能“听到”心跳声;
走路声音很清晰,甚至能感觉到身体每一部分的运动;
过一段时间后有轻微胸闷感,觉得静得慌。
因为拍摄时间有限,以上只是示例。我曾体验过待上半个小时,不适感会越来越重。而且这只是半消声室,本底噪声还有16dB(A),如果把你塞进本底噪声更低的全消声室,只怕是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可达到6dB(A))。
当然了,汽车也不能做到这么低的音,因为四周都是玻璃,还有来自底盘的噪音。所以你可以说以上讨论确有掉书袋的嫌疑,就权当......增加了奇怪的知识吧。
但回头想,说它无用也不全对,因为这个经历告诉我们,声音的强度很有学问,太安静,人不舒适,而且因为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危险性也要增加;太嘈杂,人也不舒适,更会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恰恰好」才是王道。
开头我们用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给大家介绍半消声室——这个实验室在汽车噪音检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后文中,我们还会提到一些检测项目,就是依靠它完成的。
什么是「恰恰好」?国家标准怎么说
想要找到答案,我们有必要先看看国家标准。
在一经颁布,必须贯彻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有一项GB7258-2017 4.13条款,它提到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低速汽车除外)驾驶员耳旁噪声级应不大于90dB(A)。
可稍了解点医学常识都知道噪声污染是80dB(A)以上的噪声环境,显然GB7258-2017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比如我最近接到咨询,车主说开车有不适感,检测结果显示车内噪声达到80dB(A)左右。但没法律支撑,你说是不是很无奈。
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我想对相关制定者批评几句,事实上1997年推行的GB7258-1997(已经废止),其噪声要求就已经是90dB(A),这要求竟然过了20年都没提升!有关部门要反思呀。
而且GB7258还只是限定了驾驶员耳旁噪声,其他位置的噪声等级干脆没提。
如果要给这些不思进取一个解释,我想制定者会说:「法律是来约束下限,这项标准叫《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看到了吗?「安全」才是关键词,压根没针对「舒适性」做强制规定。」
好吧,既然它规定的是下限,想提高享受,意思是说我们得看汽车厂家的脸色咯。
考验汽车厂家的软实力到了
先要说明,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噪声」,不是「异响」,前者不可避免,后者是异常现象。所以「噪声」更考验厂家的软实力,是否有提升乘坐品质的意识。
汽车噪声有很多类型,包括发动机噪声、机械噪声、风扇噪声、排气噪声、结构噪声和轮胎噪声等。这些噪声的产生机理各有不同,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更想知道的是哪些技术值得重点关注,最好是在日常使用中就能试出来。
最直接的就是发动机噪声了,如今发动机的静音技术路线就这几种,肯花钱的厂家,像平衡轴、减振器、静音正时链条、双层式油底壳、下沉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和PU发泡一体式发动机罩盖等恨不得都配上。
至于如何汽油发动机噪声达标与否,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标准工况下一般是40~60dB(A),如果超过就要注意了。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火,发动机噪声的问题可能在未来能有所缓解。比如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就有越来越多重磅新能源车型发布,大家可多关注。
因为各项零部件的行业发展程度不同,加上本身的控制难度限制,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两处比较常见的问题。
1、空调系统噪声
空调系统噪声主要体现在低速驾驶时。比如怠速时,空调开启下,主观感觉有高频声明显且存在显著的压耳声、“咕噜咕噜”声,那就是有问题了。
空调系统噪声的发生原因有很多,比如冷却系统、空调系统(鼓风机、压缩机及其附件)工作等因素都有可能。
通过控制冷却风扇动平衡量、调整冷却系统安装点橡胶垫的刚度、降低鼓风机风量、在空调系统高低压管增加配重等方案可以得以解决。
为此,空调系统的噪声测试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做这项测试的目的就是看不同流量、不同温度下,空调出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是不是会带来声音不适感。拿某企业,它的测试标准如下。
这项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叶片的振动异响,不是鼓风机的异响。
不过现在行业内实际做法其实都挺粗糙的,而且执行力度不够。建议大家在试车时要感受下空调系统不同档位,叶片不同位置处的噪声情况。
2、胎噪
胎噪是轮胎滚过路面时产生的空气挤压噪声以及摩擦噪声,因此胎噪与胎面材质、花纹甚至路面质量都有关系。
胎噪主要体现在中高速驾驶时,噪声级数比较大,所以要么做车辆隔音,尤其是轮罩隔音对降噪音比较明显;要么就换静音轮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静音轮胎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们说说轮罩隔音中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做法,下图是沃尔沃XC90,可以看到他们在轮罩和车身之间加了一个白色的的填充块,它的作用是用来填补空腔,降低噪音。
要声明下,这不是在给沃尔沃洗地,好的做法还是值得鼓励的。不过沃尔沃是不是要想办法解决下排气管共振噪音问题?这个问题投诉案例不少了。
还得提醒大家,虽然采用降低胎压的办法来减少胎噪,会有一定效果,但会导致油耗和安全问题,所以要谨慎。
当然了,以上我们是从零部件角度出发,往深了挖,还有很多技术要考虑进来,提升乘坐品质少不了它们。比如就整体来说,车身的扭转刚度是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它的数据要越高越好。这东西就好比在反应人的身体韧性,你看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经常动一动就哪哪都响,其实就是“扭转刚度」不行。
而提到乘坐品质,我们知道汽车在不同状态下的噪声表现不同,要重点关注的几个特征点有「怠速」、「60km/h」、「80km/h」、「120km/h」。
大家可能会说,这些数据太专业了,我怎么怎知道车内噪声是多少呢?其实现在手机就可以测试噪声值,不妨试试看。
但提醒大家,手机毕竟不是专业工具,会有偏差。为此我做了对比实验,对比了专业的噪声测试仪器(AK-K3)和APP(分贝测试仪,下载量4.7万),结果显示同环境下,前者要高出10dB(A)左右,这组对比数据可供大家做参考。
对比测试视频。上文提到的测试结果其实是有可能超出国家标准的。
雅斯顿小结
今天的介绍大家也发现了,与声音打交道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情。好的一面是,现在厂家也在有意识的强化自己的表现,因为这是软实力,怠慢不得。不过这些表现其实没有法律约束,如果遇到极端情况,也只能吃闷亏了。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大家务必要亲自去试车,最好综合新老车主的评价再做决定。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雅斯顿”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