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用车养车

人行横道改成3D模式,除了成拍照风景线还有啥?

来源: 车聚网  作者:
2019-09-05 09:00:33
分享:

  将平面结构改成3D模式,说的是通过视觉错觉来增加立体感。

  按理说这种有趣的设计和基建设施没太大关联,但因为能增加立体感,聪明的设计师开始把这两项联系起来。

  像冰岛西峡湾伊隆菲厄镇就在2017年底推出了3D人行横道。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西峡湾环保部长特莱拉指出,他们设计3D人行横道的是因伊隆菲厄镇中心建筑老旧、街道狭窄,为了让2千多居民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而设计了它,希望借此让驾驶员误以为马路上有东西,进而达到减速慢行的目的。

  一、3D人行横道真的好用?

  其实不仅是冰岛,国内不少城市也有这样的3D人行横道。

  比如,邯郸市鸡泽县城人民路上的3D人行横道是这样的。

  北京丰台方庄地铁站路口和海淀七贤路口的3D人行横道是这样的。

  天津水上公园东路与天塔道交口的3D人行横道是这样的。

  车聚君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官方对设立这些3D人行横道的初衷和伊隆菲厄镇是一样的——让驾驶员误以为马路上有东西,进而达到减速慢行的目的。

  然而让人打脸的是,这种3D人行横道自出现起就没少被诟病。

  “3D人行横道会给司机带来不适,反而没注意路况”、“也就一开始有点用,时间久了,如果不做维护,3D人行道的效果会变差很多”、“走在3D人行横道上,感觉步子都迈不对了”,等等这些评论,包括车聚君在内,不少朋友都有吐槽过。

  总之,这种酷炫的3D行人道似乎并没能真正缓解行人受撞击的事故率。除了吸引游客驻足拍照外,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有时候对冷不丁出现的3D人行横道,反而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3D人行横道容易使人产生错觉,如果正在行驶途中突然看到前方有"障碍物",驾驶员可能会条件反应地刹车,容易造成追尾等交通事故。

  二、是不是说3D人行横道就没有作用了?

  那是不是说3D人行横道就没有作用了?

  也不见得。

  比如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园区内也有立体人行横道线。

  根据官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解释称,这是构建智能治理体系,健全智能民生服务,打造以人为本,全时空服务的智能社区的一部分。

  这怎么理解呢?

  我们知道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中,关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一环。换言之,自动驾驶将应用于城市规划中。像物流车和公共交通工具这些,在未来会全部采用自动驾驶。

  我们知道自动驾驶汽车通常是根据摄像头作为基础感应探测设备来识别道路标识。让人头疼的是,在红绿灯路口处故障率会比较高。因为红绿灯本身形状、挂的高度与位置千差万别,再加上灰尘,遇到雨、雪、雾天气,加之阳光照射和光线,所以自动驾驶在红绿灯路口处很容易犯难。

  而这些彩色方块就是用来增加辨识度的。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汽车将通过摄像头识别路面3D图案,可以自动进行减速。

  车聚君认为,通过3D人行横道增强识别性的方式有其道理,毕竟这些色块在黑色路面上的对比度很高,作为辅助指示挺有用。而且像配置率不低的LKA车道保持功能,工作模式就是针对道路线的识别,所以这项技术有基础可寻。

  除此外,我们知道传统人行横道前大多会设立减速带,从而对来往车流进行减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减缓车速的目的,但是也造成了一些不便与噪音。而园区路面用彩色3D图形代替减速带,可以使园区内的路面非常平坦。

  这些平坦的路面在降低城市噪音和行驶舒适性的同时,还可以让残疾人、儿童或老人在园区内无障碍通行,城市内的人性化体验会更好。

  三、人行横道还能玩出别的花样

  其实除了以上通过视觉错觉的方法来解决碰撞事故问题,还有一些城市采用了“点亮斑马线”的方法。

  比如在武汉市硚口区交通大队在硚口区利济北路与利济东街路口推出了人行横道变色系统。

  据称,这是为了预防行人玩手机不看路,不注意竖立的红绿灯而引发安全事故。这套会闪光变色的人行横道系统在夜间十分醒目,车聚君亲测的感受是,它很酷,也能起到明显的提醒作用(特别是这片区域的路灯效果一般)。

  车聚小结

  为了提升交通安全,相关机构也是操碎了心。虽然有些时候适得其反,但总要多尝试才能进步是不?

  不过如果还是在传统的城市路面上,车聚君觉得这种3D人行横道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如果要说有,大概就是为呆板的工业化城市增添些色彩吧。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车聚网”授权转载。

关键词:人行横道,3D模式,交通安全责任编辑:刘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