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头条新闻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后,我们的汽车为什么不能安装黑匣子?

来源: 车辙  作者:
2018-11-07 09:11:15
分享: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最终得益于车载行车记录及SD卡数据的恢复,将事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不得不说,在看到女乘客与司机发生肢体冲突后,公交车最后坠江的那一刻,身上整个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人性的复杂,生命的无常与脆落,让人扼腕,让人唏嘘。

  如果记录仪和SD卡因为长时间泡水导致数据无法恢复,这一蹊跷的公交坠江事件估计要成为一个悬案。在此,车辙君表示对这次遇难者的深深痛惜与哀思,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没有痛苦的折磨。

  今天,带着几分沉重的心情,我们聊聊黑匣子。

  这一设备现在已经在飞机等航天飞行器上得到普及,虽然短时间内在汽车上普及还不现实,但车辙君希望假以时日至少在公交车等公共出行交通工具上得以全面推行安装。

  追溯“黑匣子”的历史,可能要将时间一直推到1954年(也有一说,“黑匣子”是由墨尔本一位工程师在1958年发明的)。

  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它就好比人的记忆神经一样,能把飞机在事故前后的很多信息记录下来,需要时可把所记录的内容解码,供飞行实验、事故分析之用。

  不过为了更具辨识度,后来的黑匣子多以红色为主

  一般从黑匣子中获得的信息几乎涵盖了飞机飞行中各个关键的环节:

  停止工作或失事坠毁前半小时的语音对话和两小时的飞行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下降率、加速情况、耗油量、起落架放收、格林尼治时间(世界协调时间),还有飞机系统工作状况和发动机工作参数等飞行参数等。

  黑匣子让我们能更准确地找到事故原因,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黑匣子这么好用,单给飞机用肯定是可惜了,因此后来火车上也逐渐配有“黑匣子”。

  比如在2015年,中国南车株洲所研制出的第二代LKJ2000型列车监控装置就已应用于全国18个铁路局及地方铁路的2万余台各类型机车、500余列高速动车组上。

  LKJ2000型列车监控记录装置

  看到飞机和火车都配有黑匣子,就有人问了,为什么我们不给汽车装个黑匣子呢?要知道汽车事故发生率是这三者中最高的,而且很容易产生事故纠纷。

  其实汽车也有“黑匣子”

  往粗了说,汽车其实是有“黑匣子”的,比如行车记录仪或者安全气囊电脑。

  行车记录仪不用多说,它能记录并保留一段时间内的实时影像,必要时能避免纠纷。不过行车记录仪本质来说还只是摄像设备,它的优点是直观,但缺点也不少,比如数据量少,不能监控汽车运行状态等。

  相比之下,安全气囊电脑在这方面会更有优势。简单来说它能在安全气囊弹出时,记录汽车事故前后的状态,比如汽车的速度、变速箱所处的挡位等。但因为一般事故通过肉眼就能判断了,以致安全气囊电脑的作用很难显现。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如果没有安全气囊电脑那就只能吃哑巴亏了:

  一辆货车在高速路上撞上了前面一辆轿车,从事故现场的状态看应该是货车追尾。但调取轿车安全气囊数据后发现并非如此。其实轿车在被追尾前、被追尾时,速度都为零,并且变速箱处在倒挡位置。这直接说明了在发生追尾时,轿车是停在高速路上的,而且正准备倒车。

  什么才是真正的黑匣子

  虽然“黑匣子”没有严格的配置定义,但行车记录仪或安全气囊电脑的功能显然都不够齐全,比如安全气囊电脑更多记录的是与气囊点爆相关的数据,但诸如汽车转向这类的数据并不能显示,而且它在发生碰撞的前几秒种才会被激活,并不能将汽车的完整情况展现出来。

  2018年6月20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了公开征求对强制性国家标准《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官方希望针对M1类车辆建立一套汽车事件记录体系。

  具体来说,事故前后一段时间内,需要记录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车辆速度(含本车和障碍物速度变化)、方向盘的转向角度;

  2.发动机运作状态、车辆稳定状态;

  3.安全带使用状态、气囊状态;

  4.车辆制动系统、驾驶辅助系统;

  5.成员分布、驾驶人在碰撞事件发生时的反应动作等重要数据信息。

  可以看到这些信息要比上文提到的行车记录仪和安全气囊电脑更加全面。而且以上数据采集均可通过汽车驾驶辅助系统来收集和记录,因此汽车驾驶辅助传感器可成为汽车事件数据记录提供各种数据采集和记录的车载终端。

  不过就工信部一贯的运作流程看,现在还只是在《意见稿》阶段,即便真能实施,那也是一两年后了。

  M1类车辆指的是至少有4个车轮,或有3个车轮,且厂定最大总质量超过1t,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不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

  黑匣子在汽车上短时间很难普及

  说来很奇怪,虽然汽车发展了百来年,但关于汽车事故安全的鉴定进步并不明显。就算交通事故定罪量刑也很少定义非常精确的速度参数——虽然可以根据刹车印记和损毁程度进行估算,但多数都只是大致范围。

  除此之外,因为不能客观的记录并还原事实,很容易让一些无辜者受牵连。

  比如近期就火了一起交警拒绝走保险公司理赔程序的帖子。

  通常我们会觉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反正保险公司有的是钱,但让保险公司承担不必要风险,长远来看还是会伤害到保险人的利益。针对这个问题,保险公司往往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吃哑巴亏。

  但很可惜,直到现在汽车事故数据开放性依然很低。

  以美国为例,汽车碰撞事故的数据由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进行管理。虽然汽车制造商也会在车主的要求下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但是事故调查人员(通常是保险公司一方)表示,他们有时必须寻求司法部门的授权和命令才能获取事故数据。

  在我们国内也同样如此,事故车辆鉴定需要进行走司法程序才行,而且直到近几年这套程序才慢慢开始人性化,并少了很多乱收鉴定费的问题。

  现在看来,未来黑匣子能普及,估计得车联网普及才行。

  比如德国联邦参议院去年5月12日就通过法律,允许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未来在特定条件下代替人类驾驶,这是德国首部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

  但前提是,根据这部法律的规定,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需要安装一个类似“黑匣子”的装置,用来记录系统运作、要求介入和人工驾驶等不同阶段的具体驾驶情况,以保证在出现交通安全事故时,明确责任划分。

  眼下黑匣子在汽车上普及率不高原因有很多,比如以下几种就常常被提及:

  1.它会触及消费者隐私,消费者是否愿意安装说法不一;

  2.现今已经有一些替代设备存在,比如行车记录仪、安全气囊电脑,虽然他们的功能比不上黑匣子,但对于一般使用来说已经足够。而且后两者的成本更低,消费者更能承受;

  3.城市基础设施已经逐渐完善,市区内基本能实现摄像头覆盖,事故认定可借助此类设备;

  4.现如今的汽车还是以“机械性”为主,电子电器虽然比重越来越大,但它还是由人驾驶的。如果以后逐步实现无人驾驶,相信黑匣子会更有用武之地。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黑匣子和我们常见的行车记录仪不同,不只是能够记录声音、画面,更包含车辆的位置、G值、车速、发动机转速、水温、油耗、电压等多种信息,并且能将记录的信息安全保存起来(具备防水防火防震特性),是对车辆安全和驾乘人员安全的一个保障,对于还原车辆状态有极大的帮助。

  也许对于普通家用车来说,黑匣子的普及需要各种因素的综合推动,但对于营运性质的车辆来说,我们认为黑匣子是一个很有必要强制配备的安全设备,就像是安全气囊、ABS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由长城网汽车频道内容合作方“车辙”授权转载。

关键词:重庆公交,黑匣子责任编辑:康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