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用车养车

最实用的车,当然还是MPV

来源: 东拉西车  作者:傅雪峰
2018-10-01 11:00:57
分享:

  每当看到呼啸而过的五菱宏光和宝骏730,心中总会不由升起一种莫名的欣慰:MPV幸甚!汽车业幸甚!中国汽车买家幸甚!

▲五菱宏光,一个来自东方的传奇

  中美欧日这四个全球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中,MPV被SUV疯狂辗轧排挤,在美国和欧洲,MPV已经被逼到墙角,正在苦苦追问“生存还是灭亡?”;好在西方不亮东方亮,极端注重实用的日本人还保持着他们对MPV的兴趣,而中国五菱宏光和宝骏730的意外崛起,以及土豪们对丰田埃尔法和奔驰V-class的追捧,可以让我们说出温暖的一声:MPV不哭!

  MPV是迄今最能的乘用车,无论是坐人还是拉货,能力远非轿车可比;就算是以空间见长的wagon(旅行车)和SUV,MPV也能分分钟教会它们什么是真正的“肚量”。

  尽管现在的MPV普遍长出了“鼻子”,但还是有不少中国人习惯地称它们为“面包车”。这个美味的“面包”,最早是由德国人提供的——不,准确地说,是一个荷兰人提供的配方,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制作出来的。二战以后,德国大众公司恢复生产甲壳虫汽车,荷兰的一位汽车销售商敏锐地感觉到这货可能会大卖,就跑到德国狼堡谈合作,想把甲壳虫贩卖到荷兰去。这位名叫本·彭(Ben Pon)的家伙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商人,居然忍不住把筷子(荷兰人使不使筷子?)伸到工程师的饭碗里去——在大众汽车工厂的惊鸿一瞥,让他的头脑中灵光闪现,一个天才而伟大的想法破壳而出了。

▲大众汽车的荷兰经销商本·彭(左),不但在荷兰卖车,还第一个把甲壳虫运到美国,

  1947年4月的一天,在大众公司的谈判桌上,本·彭心猿意马,一边谈着进口车生意,一边拿出笔记本,画出了一个汽车草图。在离开狼堡时,他把这张草图给了大众公司的一个朋友,这张草图被送到大众公司高层的手里,两年之后,这个天才的想法,变成了一种注定影响全世界的新车型。

  本·彭在大众的工厂里看到了什么稀奇玩意儿?

  一辆平板车,一辆运送汽车零部件的平板车。

  这种平板车是在甲壳虫底盘上改装的,沿用了甲壳虫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基本结构,不同的是,驾驶位放在了车尾。除了车尾小小的驾驶位,整个车的前部是一个用来装货的大平板。生意头脑过分发达的本·彭马上感觉到这种平板车大有前途,当时正值二战后欧洲经济重建,市场上缺乏一种装载能力强而尺寸又不能太大的车型。

▲这种平板车居然是MPV的老祖宗

  随手画出的草图上,本·彭用线条在平板车上加了个“大盒子”,再把驾驶位移到车头,这样一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厢式车就出现在纸上了。这种车不同于传统的轿车,它的车前没有“鼻子”,驾驶位被布置在车头,驾驶位之后,就是一个可以随意布置的超大空间,车尾的发动机也只占去了一个小角落。装货?可以多塞一些进去;拉人?座椅可以多安装一排。

▲本·彭画画儿的水平一般,车轮明显不圆

  1949年11月,代号为“Type 2”(因为甲壳虫的代号为“Type 1”)的“面包车”问世了,最早推出的是两款:名叫Kombi的,车厢两侧装有侧窗,车厢里有可以拆装的座椅,以拉人为主;名叫Commercial的,没有侧窗,车厢里没有安装座椅,以拉货为主,是一款厢式货车。1950年,又加入了一款Microbus,1951年,又有救护车版本上市。

  这是大众T(Transporter)系列商用车的鼻祖,也是“面包车”的鼻祖。

▲面包车生而具有无敌大空间

  这种新的车型样式,源自商人本·彭实用主义的一个想法,在空间利用方面走了极端,把机械占用的空间压缩到了极致。这种车跟甲壳虫一起卖到了美国,也引发了美国汽车公司的群起仿效,于是,美国出现了一大批商用的面包车“Van”(这个英文词义含糊不清,大意是厢式车,其实就是中国人爱说的“面包车”)。

▲论装载能力,我只服面包车

  跟甲壳虫一样,出口到美国的大众的Type 2无意中成为一种美国文化现象的标志物。(大众Type 2的绰号太多,我们选一个比较上口的Microbus叫吧,或者干脆叫它“大众小面包”)

  我不太懂1960年代在美国流行的嬉皮士文化,但知道当年的嬉皮士们有三大爱好:抽大麻、听摇滚和流浪。不管他们为什么要去流浪,只要想在广袤的美国大地上游荡,一辆车是少不了的,而且,这些嬉皮士们大多是穷游,为省下旅馆钱,以车为家就是一个又潇洒又节约的选择。

  大众的“面包车”个头不大(标准长度也就4米3左右,比现款大众高尔夫长一点点),但肚子却足够大,可以塞进去沙发和简单的家具,嬉皮士朋友们买来大众“小面”,外面画上涂鸦,里面铺上地毯,一溜烟地去回归自然、叩问心灵。

▲大空间带来的“多功能”是MPV的先天优势

  空间,是MPV天生自带的光环,有了空间好办事,至于是办什么事,车主们各有各的想象力。

  “大众小面包”靠“大肚量”和呆萌的模样,赢得了嬉皮士们的欢心,并以“文化象征”的身份在电影、杂志和网络上频频刷脸,但实际上,它跟嬉皮士们一样属于“非主流”,并没有大量进入美国人的家庭。

  同样,美国人仿“大众小面包”造了不少Van,但基本用作了商业用途,不是拉货就是在机场之类的地方接送旅客,没有充当美国的家用车。

  美国人造的Van借鉴了大众面包的样式和空间利用方式,但机械布置方面多为当时美国流行的“前置后驱”,所以,当时美式Van的发动机就放在了主副驾驶位中间,动力通过底盘上的一根传动轴传递到后轮。底盘上有根传动轴就只能抬高底盘,而且美式Van个头大,这种车不但开起来笨拙、上下车不方便,还没办法停进普通美国家庭的车库。

▲道奇A100这样的美式van,个头大、驾驶笨拙,不太适合家用。

  1970年代,二战后出生的美国年轻人开始成家立业、积极造人,美国迎来了新的人口高峰。家里孩子多了,什么轿车、什么wagon都会让人感到憋屈,通用和福特公司都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空间大的Van会有用武之地,于是分别开始了秘密研发工作。工作的方向,一是把Van的个头缩小,以适合家用,二是把“前置后驱”改成更省空间、也更省油的“前置前驱”。

  活该李·艾柯卡露脸儿。艾柯卡这个名子在美国如雷贯耳,是一个标准的美国商界英雄。他曾是福特公司的总裁,1964年领导开发了神一般的平民跑车——福特野马;可惜娥眉总有人妒,在他春风得意之时,被大老板亨利·福特二世扫地出门。艾柯卡走时留了一手,带走了福特公司关于新式Van的消费者调研资料。

  福特公司的新款Van也是艾柯卡力主开发的,早在1974年,他就搞出了一部样车,代号“Mini/max”——看上去眼熟吧,意思是“小车身、大空间”,非常像本田后来提出的“MM”(Man Maximum Machine Minimum,乘员空间更大化、机械空间更小化)。凑巧的是,当时福特还没有适合“前置前驱”的动力总成,样车用的就是本田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雄心勃勃的艾柯卡跑到日本,找本田公司创办者本田宗一郎拉家常,想为他的梦幻新车——新款Van采购30万套动力总成。

▲艾柯卡是“野马之父”,也算是现代MPV的爸爸之一

  老板亨利·福特二世不想为新车型冒险,并顺手于1977年把爱出风头、有“功高盖主”之嫌的艾柯卡清理出福特公司。悲剧了的艾柯卡1978年开始执掌克莱斯勒汽车,终于有机会延续他的“新式van计划”。

  通用其实也早早搞出了“前置前驱”新式Van的样车,但当时通用正在酝酿着一个庞大到吓死人的计划,把旗下全线车型都由“前置后驱”转向“前置前驱”。在这个“大局”面前,新式Van的“小目标”就被搁置,直到克莱斯勒推出划时代的“Minivan”时,通用才如梦方醒。

  1970年代,美国汽车“三大”中,只有克莱斯勒没有在Van上面动心思,而是想把旅行车(Wagon)改造得实用性更强,搞出一款“Super wagon”(超级旅行车)。所谓Wagon,就是三厢轿车的大屁股版,车顶一直延伸到尾部,所以比三厢轿车有了更大的尾厢。既然车里的空间大了,克莱斯勒的工程师们就想着把这个大空间好好利用一下,让它变得更实用,比如,他们想把整个车的地板搞成一个大平面,比如他们想把车里的座椅搞成折叠式。

▲1970年代,美国非常流行这种大屁股的旅行车(wagon)

  艾柯卡入主克莱斯勒之后,没浪费“Super wagon”的头脑风暴,跟他从福特带来的新式Van秘籍一结合,克莱斯勒的“Minivan”就上马了。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全新车型,它事实上是传统的面包车(Van)和旅行车(Wagon)的合体。之所以叫Minivan,是因为它比笨重的美式商用Van小巧一些,而且是一款拖家带口居家旅行必备之好车。

  克莱斯勒1983年发布了两款Minivan:道奇Caravan和普利茅茨Voyager。这两款车的意义非同小可,其影响力让人想起熟悉的一句台词:什么什么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现在我们熟悉的MPV,爷爷是大众小面,爸爸就是这两位(两位爸爸?)

  克莱斯勒的Minivan(美国人习惯把MPV叫Minivan)确立了现代MPV的一些基本特征:前置前驱、“盒子”式车厢、全平+地板、可翻折座椅、7座、侧滑门。

▲1983年出品的道奇Caravan,从此以后,MPV算是基本定型了

  跟以前的Van比起来,Minivan保留了较高的车身,也保留了开口超大的侧滑门,并通过“前置前驱”降低了地板高度,使得上下车非常方便,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相当贴心;传统Van是“平头”设计,在遭遇追尾时,驾驶人前边缺乏保护,Minivan仿照旅行车,长出了鼻子,提高了安全性;而且,Minivan开起来不再像Van那样笨拙,驾驶感觉跟轿车类似,女性也能轻松驾驭。

  最重要的是,从前辈Van身上,Minivan继承了超凡脱俗的内部空间。低地板+高车顶+“盒子”车厢,可以敞亮地布置三排座椅;全平地板可以让每一排乘客都能有个轻松自然的坐姿;后两排座椅可以翻折,腾出一个超大空间,拉货能力不逊于小皮卡。

▲请看道奇Caravan的内部空间,就问你们爽不爽

  Minivan引爆了美国家庭的热情,妈咪们可以把两个三个四个宝贝儿一古脑塞进一辆车里去,其动人场景不由让人想起东方的一个传说:你永远不知道五菱宏光上会下来几个人!

  Minivan深受美国妈咪的喜爱,这也为它将来的衰落埋下了伏笔,一辆“妈咪车”、一个“妇女之友”,怎么赢得年轻一代的芳心呢?

  此后的家用MPV,大都以克莱斯勒的Minivan为蓝本,我们熟悉的别克GL8、本田奥德赛,包括丰田艾尔法,基本特征都沿袭了1983年问世的Minivan。一些商用MPV,为了保持拉货能力,还在使用“前置后驱”,五菱宏光就是宜商宜家的致富小能手;宝骏730,是比较地道的家用MPV,跟当年的Minivan算是一脉相承。

  看看宝骏730,4米7的车长,三排座位都安排得妥妥的,第三排比那些4米8几的SUV还舒服——MPV的空间、座椅多变带来的实用性、坐进去后敞亮的感觉,不服不行、不服不行、不服不行!

▲宝骏730描绘的醉人画面

关键词:宝骏730,MPV责任编辑:康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