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松林:狭隘、封闭思维让车联网难破瓶颈
【编者按】经历了2013年的火爆期后,车联网在2014年热度更高。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互联网、通信、科技企业,都加快了在车联网业务开疆拓土的脚步,意图尽快确立自己在车联网领域内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汽车消费者对车联网的认知必然会迅速深入和提升,用户规模也会得到爆发式的增长。 作为业内影响力最大的汽车网站之一,搜狐汽车一直密切关注车联网发展动态并积极致力于与整车企业及所有车联网业务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车联网的进步。 为此,搜狐汽车推出“车联网50人”策划,通过对车联网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深度专访,梳理车联网产业发展脉络,探寻车联网未来趋势,与车联网产业链各企业共同推动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本期【中国车联网50人专访】是第四期,与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葛松林博士的独家专访。 【中国车联网50人专访】往期回顾: 第三期:于洋:整车厂是车联网老大后装没有价值 第二期:藤原靖久:车厂主导车联网丰田要定标准 第一期:杨放春:车联网乱战互联网企业将成主导 葛松林主要地从宏观角度阐述了他对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的看法,与之前的采访有所不同的是,通过与他的交流,除了他对车联网是未来趋势的认可,我们更多感受到的则是他对这个目前还不算成熟的产业“泼的冷水”——难破瓶颈、标准缺失、核心技术不足等等。 笔者认为,在目前车联网产业“大热”的背景下,适当的“冷水”有助于我们对这个产业保持更加理性、清醒的认识,也有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狭隘、封闭思维让中国车联网难破瓶颈 “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的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对于车联网,葛松林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汽车正在成为下一个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的焦点,因此,“车联网”这个词也频繁的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那么,究竟什么是车联网?葛松林认为,车联网概念的提出,不是近些年才有的,很多人误以为车载信息服务就是车联网的全部内容,目前虽然有些车企推出了一些智能互联系统,但从车联网的概念上来看,这类系统仅仅是车联网时代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 据搜狐汽车了解,正如葛松林所说,我国车联网所使用到的主要是车载移动互联网,即采集与获取车辆信息、感知行车状态与环境的功能,它仅仅代表了车联网功能中“车与路”、“车与网”的互联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基于现有的智能手机基础上开发而来,其替代性终端有很多种。虽然目前大部分车联网系统在短期内可以免费使用,但其最终目的还是收费,因此,让消费者花钱接受已有的功能是很难的。 调查显示,在售出的拥有联网功能的新车中,激活率不足三成,车联网服务的续费率则更是惨不忍睹,因此,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出引领产业与消费潮流的新应用,是摆在车联网产业链面前的难题。 “很多人误以为车载信息服务 就是车联网的全部内容,这是一个不全面的解释, 我们的汽车车联网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主要从汽车工程角度来说,一个是车内网,一个是车际网,还有一个车载移动互联网,这三个网合起来构成一个网络的工程技术,它们的统称是车联网。大家现在所听到的只是一个车载移动互联网。”葛松林如是说。 何为车内网?其实就是通过应用成熟的总线技术建立的标准化整车网络,用以实现车载电器的状态监控以及故障诊断等功能。它利用发动机控制单元对整车系统进行监控,检测收集发动机一系列的参数状况,包括发动机当前的温度、压力、油耗、磨损情况以及排放燃烧情况等等,形成数据库,并通过公众互联网发给数据中心或者整车厂技术中心,及早发现车辆故障,提醒车主进行维修。 与之相对应,车际网则是指基于DSRC技术和IEEE802.11系列无线局域网协议实现“车与车”或“车与路”等信息交互功能的动态网络。它决定了未来交通的安全、高效、节能。当车载的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探测到车周围的障碍物,并判定有潜在的事故征兆时,相应的安全系统会立即发挥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碰撞发生。同时,在驾驶的过程中,车载传感器还可以根据路面发出的信号来判断行驶的最佳车速以及相应的油门及档位,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长城网汽车频道的稿件,版权均归长城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对稿件有异议,请联系电话:0311-89251123,18633491898, QQ:505792332,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auto.hebei.com.cn 关键词:联网,技术,互联,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