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汽车

尽职调查延期收官 东风入主福汽暂不明朗

http://www.hebei.com.cn 2014-01-20 09:53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尽管有中央政策支持,且早在半年前就签署框架协议,但种种迹象显示,国内第二大汽车集团东风整合三线梯队的福建汽车集团工业集团(简称“福汽”)计划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顺利。

  上周,来自东风集团内部消息称,目前东风已完成对福汽集团整体以及下属企业的全面尽职调查,调查人员已经撤回,将于农历新年过后拿出最终的调查和评估报告。而这份报告的内容,将决定东风是否会加快重组整个福汽集团的步伐,比如如何给出对收购福汽股权的对价,以及进驻福汽下属合资实体东南汽车。

  截至目前,外界预期中的东风重组福汽大戏只上演了一个开场表演,那就是东风通过股权重组的方式间接控股了东南汽车。

  东风能否通过东南这个“跳板”全盘整合福汽,现在看来情况并不明朗。一方面,东风对福汽尽职调查时间比预期的3个月翻了一倍,可见福汽资产复杂程度远超东风预期;另一方面,福汽斥资数十亿元坚定地启动“新龙马”乘用车项目,亦被视为不愿“坐以待毙”或加大未来重组谈判筹码的关键举措。

  截至记者发稿时,东风集团官方仍不愿对能否顺利重组福汽进行置评,亦没有发布重组时间表。福汽集团董事长廉小强近日在媒体面前的公开表态亦从侧面证实,东风重组福汽仍停留在“谈判”阶段。言下之意,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两级政府都力挺这场跨区域重组,但当事双方在涉及到切身利益的诸多关键问题上,并未完全谈拢。

  福汽“两手准备”

  尽管与东风这样的央企重组,能给经营效益欠佳的福汽集团找到可乘凉的大树,但后者并没有将希望全部寄托在这场跨区域重组上。

  “东风与福汽还在谈感情的阶段,我们觉得谈深了也好,双方有结合的意愿就更好,就像谈恋爱一样,越谈越有感情。如果一下子把问题都谈清楚了,第二天就结婚也有可能,但目前我们仍在谈感情的阶段。”1月8日,在福汽下属企业福建新龙马首款微客产品“启腾M70”上市仪式上,福建汽车董事长廉小强做出了上述表述。

  如果用直白一点的话“翻译”过来,至少折射出东风重组福汽的两点现状:第一,东风重组福汽目前仍止步于谈判阶段;第二,双方还有不少问题没有谈拢。外界分析,对重组未来的不确定感,是福汽在资金并不宽裕的前提下,仍笃定要上马“新龙马”乘用车项目的关键原因之一。

  福汽新龙马全称为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控股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福汽新龙马由福汽集团与龙岩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总投资20.275亿元,建有包括独立自主整车研发设计、发动机制造、整车制造在内的完整的自主品牌发展体系,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年产30万台发动机、汽车研发中心三大核心项目。按照规划,新龙马将以微客为切入点,逐步开拓MPV、SUV、家用轿车等细分市场。

  这是福汽在东南汽车、福建奔驰和金龙客车之外开辟的第四个业务板块,其区别于其他三块业务的关键点是,整个项目的推进全盘由福汽掌控。在启腾M70上市现场,廉小强甚至抑制不住激动地喊出:“福汽终于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基地”。

  有消息称,对于福汽上马新龙马整车和发动机项目,东风集团曾给出建议,考虑到东风承诺在福州投建一个年产60万台的发动机项目,为避免重复建设,希望新龙马可以暂停发动机项目的上马,但类似的建议并没有获得福汽方面采纳,因为根据发改委新建整车项目的门槛,发动机配套是必不可少的,何况在东风做出上述提议之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核准新龙马整车和发动机项目。

  新龙马30万台发动机项目于2011年5月签订协议,由新龙马和柳州五菱柳机动力合作建设,总投资约15.4亿元。当年12月,新龙马发动机项目举行了动工仪式。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了福建新龙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跨产品类别生产微型客车和发动机项目。而东风与福汽尽管早在2011年6月就传出为重组计划接洽的消息,但真正与福建省政府签署框架性合作协议,却一直等到了两年后的2013年5月。在框架协议中,明确有一条就是东风承诺会在福建省福州市投建一个年产60万台发动机的项目。

  东风“迈一步看两步”

  眼看东风入主福汽最大的板块东南汽车日期将近,福汽也开始加紧仅有的乘用车自留地“新龙马”的耕作,且丝毫没有顾忌东风未来的战略布局,这被认为是福汽希望将来在与东风的谈判或博弈中争取更多砝码的表现。廉小强在1月8日新龙马的发布活动现场甚至大声说:“我们决心要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制造基地。”

  加上刚开张的独资子公司新龙马,福汽旗下共有四大板块,其余三家为:与日本三菱和台湾裕隆集团旗下中华汽车三方组建的东南汽车、福汽与戴姆勒合资的商务车合资项目福建奔驰、厦门金龙汽车集团(简称厦门金龙)。前两家为合资企业,加上近年来经营不佳手头紧,福汽在合资公司不能拍板,而厦门金龙的第一大股东也已经变成厦门市国资委旗下的海翼集团。

  现在,东风真正“吃下”的,也仅仅是福汽旗下三方合资整车企业东南汽车,后者亦是通过早年与东风有合作渊源的台湾裕隆“牵线搭桥”方才得以成行。对于如何全盘重组福汽其他板块,东风方面并不愿给出明确的方案和时间表。“现在尽职调查已做完,但报告还没有出来,下一步重组计划应根据报告来决策。”

  2013年5月16日,经过近一年的拉锯式谈判,东风汽车总经理朱福寿与福建省政府签订了包括东风增资福汽、与福汽联合设立投资公司控股东南汽车等事项的框架协议,东风将成为除福建省国资委外的福汽第二大股东,并间接成为东南汽车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在前述框架协议中,东风汽车公司将以增资方式受让福建省国资委所持有的福汽45%股权。另外,东风汽车公司将与福汽集团以组建投资公司的形式控股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东南汽车),其中,东风持该投资公司2/3股权,福汽持1/3股权。

  从已签订的框架协议内容来看,东风虽计划入股福汽45%股权,但并不直接参与福建奔驰、厦门金龙以及新龙马,只是接管东南汽车。

  据接近东风集团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东风收购福汽将按照分步走的策略进行,上述框架协议提及的入股只是东风收购福汽的第一步,东风能否走第二步——全面收购福汽则要看东风接管东南汽车后的经营状况。而在此之前,东风尚需完成对福汽全部业务的尽职调查并得出调查评估报告,并依据此报告与福汽签订股权转让和增资协议。

  记者从东风集团内部获悉,一个规模达到数十人的东风调查团队自框架协议签订后就开始进驻福汽。按照5月中旬签订框架协议时最理想的预计,包括财务审计、财产评估在内的尽职调查将在3个月内完成,也就是去年8月份就会调查完毕,在9月份东风即可与福汽集团按照之前签订的框架协议签署具体的股权转让和增资协议。

  不过,从原定为期3个月可完成的尽职调查,实际上却花了东风7个月时间推断,东风对福汽的尽职调查并不如最初设想中那般顺利。由于尽职调查才刚刚完成,且东风集团相关人士确认要等农历春节过后才会得出尽职调查和资产评估结果,而这份调查结果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2014年东风重组福汽的大戏如何继续上演。

  不可预知的变数

  7个月的尽职调查背后折射出东风在收购上的小心翼翼。自2002年与江苏悦达、韩国现代起亚重组后,东风汽车鲜有并购重组的举措。现任东风汽车董事长徐平自2005年开始全面主持东风的各项工作以来,其一贯低调、稳健的风格,也成为了东风的行事风格。

  尤其是2008年出资20亿元参股哈飞失败后,以徐平为首的东风决策层对待并购重组的态度更加保守、谨慎。收购福汽的传闻持续近两年后方才出手,而收购PSA的调查已经启动超过半年,仍一直停留在“持币观望”阶段。东风在开展对外合作上的谨慎姿态,由此可见一斑。

  此前有消息称,作为入主东南的关键人事任命,东南汽车新的总经理将由东风方面派出。此外,东风方面还将派出30余人至东南汽车的关键管理岗位。据东风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东风已在挑选派驻人选,其中部分高管就来自尽职调查组成员。派驻东南的团队将在今年一季度调查报告出来后进一步确定。

  考虑到福汽及其下属板块极其复杂的股权关系,东风如何在尽职调查报告上落笔显得尤为关键。

  “东风与福汽最关键的合作是在东南汽车,但还有一个沟通的过程。与福汽旗下其他业务板块合作则牵涉股东意愿,目前还没有谈,我们第一步合作的对象仍然主要是在东南这一块。”廉小强的上述表态意味着,东风与福汽重组当下的议题仍停留在东南汽车层面。

  对于这个层面重组计划的推进,廉小强向媒体透露,相关合作谈判已经进入技术层面,“要支撑联合发展,不能只靠一个空洞的概念,我们要确定未来发展的策略是什么,产品是什么,关键的零部件是什么,这些都是很具体的事情。”

  在涉及切身利益的谈判中,福汽并不甘愿接受“被重组”的命运,随着合作范围的扩大,东风与福汽的谈判博弈将会比预期更激烈。

  “东风跟我们合作,不是我们不行,东风来帮助我们,而是因为我们需要东风,东风也需要我们”,廉小强强调,东风跟福汽不是谁重组谁,而是互相合作。

  “对于东风而言,接下来最关键的是要考虑此次投资能不能获得预期的回报。”知名汽车评论员钟师认为,在地方政府主导的重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利益,福建省政府自然会对重组方式、股权分配、认购价格等提出要求,这就要看东风认为这笔“买卖”值不值得做了。

【稿件声明】凡来源出自长城网汽车频道的稿件,版权均归长城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对稿件有异议,请联系电话:0311-89251123,18633491898, QQ:505792332,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网站:http://auto.hebei.com.cn

关键词:东风调查,汽车,重组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吴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