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汽车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汽车频道>>行业分析

谢卫列:汽车新媒体创新势在必行

http://www.hebei.com.cn 2013-11-07 15:1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40ZB(万亿亿)字节,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沙粒的57倍!

  ——来自中国社科院的《2013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新媒体蓝皮书)披露: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25亿、手机用户64亿,其中的中国网民达到5.78亿,手机用户11亿,其中手机视频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32%……

  ——当下涉及中国媒体发展趋向的关键词包括但不限于:三网融合、物联网(车联网)、台网联动、改制转企、官网上市,以及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化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正是这种大数据云传播平台的“天地”,才会在“沧海”中创享中国汽车社会和汽车产业传播之“一粟”!——由广汽TOYOTA独家鼎力协办的“首届中国主流汽车新媒体高层论坛”正是在这大浪淘沙、风起“云”涌的时段呼之欲出!创立这一汽车新媒体智库的初衷之一亦在于此,它与已创办11年的“中国主流汽车网络媒体高层论坛”遥相呼应,创新并印证出每一年度的年初和年末、春季与秋季——“二点之间直线最短”的主流媒体传播与创新思维孵化器的“数学公理”!推陈出新、喜“新”不厌“旧”、不辞“旧”也迎“新”的智慧性创想,是基于每年冬季和夏季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的主题,“创作”出每年春季和秋季的中国主流汽车媒体论坛的主旨,从而在大数据的云时代,通过微传播的可持续性微创新,塑造出中国主流汽车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领军者群像,树立中国产经新闻界(汽车产业传播界)的“达沃斯论坛”这一品牌形象!这就是我创办“中国首届主流汽车新媒体高层论坛”的大格局观,这就是开创性大格局中的微创新博弈!

  “中国主流汽车新媒体高层论坛”形成了新媒体细分传播领域超细分的孵化器,进而架构出中国汽车新媒体汇聚智慧的互动平台——中国汽车新媒体智库(New media auto think -tank,简称“NMAT”)、由此填补了中国新媒体领域、以及中国产经传播行业的产学研空白,今天在座的各位就是中国汽车新媒体的领军者和汽车新媒体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更是“中国汽车新媒体智库”当之无愧的创领者!

  新媒体的概念暨范畴

  “新媒体”(New Media)顾名思义,首先从概念上讲是不同于“旧”媒体(Media)的,它的“词义”是一个“多义词”——基于理念上、技术上、形态上都有不同的概念,其涵盖的范畴也有着狭义与广义之区分:

  从理论上讲:新媒体是介于(旧)媒体(Media)、全媒体(All Media)与自媒体(We Media)之间的媒体传播介质,具有全介质、全时空、全行业等特质;

  从技术上看: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移动化、碎片化、社交化、交互化等技术会聚特色;

  而从形态上看,至少有数字广电、IPTV、手机、微博、微信(易信)、搜索引擎等形态,终端包括但不限于电视、OTT、PC电脑、PAD、手机(APP)、户外大屏、公交视频等N屏合一(包括头戴式设备)。

  我个人认为,所谓新媒体的定义是:1:1的互动传播,即:

  “一对一的交互传播”:

  前一个“1”≈ 1个人、一类人……(数字化终端个体)

  后一个“1”≈一群人、1个社区、1个社会阶层……(数字化终端群体)

  请允许我借用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关于西方“新闻”定义的比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也不是新闻,21世纪新媒体语境下的的“新闻“定义是——人、狗“O2O”地互相咬才是新闻!

  无论我们怎样辩论“新媒体”的定义,都离不开与全媒体的“内切”关系,也离不开当下与自媒体的“内含”关系,在这两个思维逻辑前提之下,新媒体成为数字技术、海量共享化、个性集群化的会聚平台、更确切地讲:技术的移动化、信息的碎片化、传播的全元化、渠道的众包化、内容的定制化,集成创新出广义的新媒体,而狭义的新媒体则只是指向“旧”媒体——传统媒体的报刊广电的数字版!

  新媒体涵盖的范畴远远不是传媒界坐井观天的单一90°视角,而是全行业的360°全视域,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新媒体这一超细分领域在内,新媒体更是一个充满“后缀”的全行业覆盖——新媒体艺术、新媒体剧场、新媒体动漫、新媒体搜索……简单讲、就是:“新媒体+ …… ” !换个比喻就是:依托于网络、移动、数字的新媒体像对向双车道,而“旧”媒体就像单向单车道!两者的“路径”有着流量、“体量”上的巨大剪刀差……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竞选口号中提及We Can!而自媒体的“We Media”而不是“I Media”则体现出一种西方“众生平等”的普世价值内涵,它与我们东方人注重个人修行的思辩角度截然不同!但毋庸讳言,“We can media”与“I can media”对于中国梦的愿景而言,都是具有正能量的积极意义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西方传媒产业至今仍对“全媒体”这个概念,也没有清晰的定义,“全媒体(All Media)”这个传播学词汇应当是在2004年第二届中国主流汽车网络媒体高层论坛上最早提及,但直到2010年第二届中美企业峰会上,美国好莱坞的数字英雄们对我的表述感到“新鲜”……

  新媒体的哲学思辨

  新媒体概念及其应用范畴正处在一个变量期,其内涵正在生成出更新、更多的“新衍生事物”,(包括但不限于新媒体的后媒体状态——作者按)!它在与旧媒体、全媒体和自媒体的交融中正在形成体量和能量叠加的蝴蝶效应,进而将“微”时代(微信、易信、微门户、微视频、微营销……)引导至下一场“超微革命”!比如穿戴式设备——更精微的嵌入式智能无介质终端化(也就是不用电视、平板电脑、手机、手表、眼镜之类的具象物体介质的传播)!那时人们任凭思维(臆念)就可以进行点面之间的智能控制和搜索、扫描、浏览或收看——“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转瞬之间尽乾坤”将会成为生活常态!扁平化、碎片化、移动化等都将成为“过去完成时态”!人类将“清零”,进入一个完全没有媒体“高边疆”概念、没有传统意义的传播介质的新新媒体传播时代!届时人类或许可以凭藉老子的《道德经》、以“倒叙”(倒逼)的方式简述今天媒体传播的内涵:

  0:0 (古代无媒介的传播——没有媒体介入的口口相传)

  N:N(传统媒体的百年传播——N多的媒体向N多读者、听众、观众的单向传播)

  1:N (PC互联网媒体的十年传播——网络媒体中的一类工具、平台上、N多网友的交互传播)

  1:1 (新媒体的传播——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类人、一个社区、一个阶层的数字化交互传播)

  0:0 (21世纪无媒介的传播——?)

  “道可道、非常道”——人类关于新旧媒体交锋的载体、介质丝毫不影响传播之“道”本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罢,万物归“一”、“一”归于“道”也罢,其实都是依托于某种介质进行演化的“回路”而已——始于虚无、发展于演变、归于虚无……始终如一的“循环”哲学思辨,才是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新媒体的可持续演进之“道”;无论如何诠释中国的新媒体1:1的交互传播,它都包含阴阳“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八卦、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这些演进中的新媒体传播,正是基于旧媒体(传统媒体)衍生出来的“一”、“一”即正反两个、阴阳两面,但其中的界面本原是“道”……

  传承老子、传承《易经》、传承霍金的宇宙观,这些经典哲学架构出中国新媒体、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新媒体的哲学高度参照系、这也是“首届中国主流汽车新媒体高层论坛”势在必行的创新源泉之所在!也是中国汽车新媒体智库的思想孵化器的智慧之所在!

  内容为王+渠道为后

  前面引言中我提及的三网融合、台网联动、改制转企……以及微信(易信)的用户“云爆”,实际上是想说句大白话儿:国外的传媒变革是自下而上,而中国的传媒变革则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同步演变,因此,当下的中国传媒界面临的是改革与革命的“混搭”状态。在三网融合的结构性改革中,“三屏合一”或“N屏合一”面临的有两个架构瓶颈:

  一是用户的内容(资讯)量愈来愈大,而终端屏幕愈来愈小的两极分化:

  偏重超高清3D的传统彩电企业、例如长虹、创维、TCL等的“智能电视派”,与OTT“智能盒子党”的苹果、微软、华为、小米、阿里、乐视等企业都在争夺家庭客厅智能化这一超细分市场;而索尼、三星、微软等都在挤占手腕上的“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传统表业或眼镜行业里超细分的份额,本来就白热化的传统家电和眼镜钟表行业里,一下挤入了这么多的新媒体介质的“新生事物”,显然忽略了当下公众(受众)的生活常态的“体验出口”已由单一变更为多元!比如:电视机的普及率已登峰造极,呈现“家具摆设化”的颓势,尤其是在日趋老龄化的中国、固守电视机的往往是老年人群,他们对“盒子”的浏览目录格式、以及繁琐的遥控器无所适从,而年青一代和中青年一代根本不会流连于“电视+盒子”的“智能家居摆设”!新媒体的碎片化和终端多样性使客厅、卧室、餐厅、甚至是盥洗室的物理空间界限消失;智能电视和OTT盒子的“喧嚣“看上去更像是是“自说自话”、“自言自语”。“手表更是继收音机、胶卷、BP机等之后成为日趋“消沉”的生活工具装饰化,屏幕的小微变化趋势一方面使科幻的穿戴设备3D虚拟现实“头脑嵌入化”成为可能(彻底摆脱手指尖的触觉,而完全依托于个人视网膜的“显示屏”、凭藉“脑海”的心理感应控制“键盘”和“鼠标”,从而实现无介质的听觉、视觉、触觉的传播革命);智能电视、智能手表也只是过渡性的终端而已,它是传统家电厂家与互联网企业之间利益博弈带来的“蛊惑”而已,我个人认为,智能眼镜才是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商业价值的超细分市场!比如,除了谷歌眼镜之外,最新的动向是奔驰汽车公司正在利用智能眼镜与车载导航设备“混搭”、力图实现“门对门”的智能导航……另一方面,移动化、碎片化的新媒体传播使智能手表的超小屏的介质超过了人们忍受的常态——抬肘“免提”的电话?!一天一充的充电方式?!寥寥数语的滚屏文字资讯“流媒体”?!使“智能手表”呈现未盛先衰的样态,用户体验不尽如人意,同时不能产生客户体验后的用户超值愉悦,当下谁还会手上缠绕着一个时时发烫的大塑料壳子去享受这Hold不住的伪屌丝时尚?一厢情愿的智能电视和智能手表这两类终端的前景并不乐观!

  另一个结构性瓶颈就是“台网联动”,撇开行政导向的结构性因素,单从市场化的角度考量,当前普遍纠结于“互联网+视频”,还是“互联网+电视”?由此产生了“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行业争论。严格说,站在“三网融合”制高点的“三屏合一”(N屏合一)的角度,技术上基于数字化,移动化、社会化、以及智能化等没什么应用解决方案的路径(路线)之争,面对新新媒体(后新媒体)的前瞻性展望,正在崛起的新媒体面临的是云传播大数据时代的微创新挑战,更具体的是如何定位“台网联动”中的新媒体应用?应用新媒体能否带来感到物有所值的受众群、以及物超所值的商业用户价值链空间?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就形成了与其他国家的新媒体变革应用不尽相同的“路径”差异化!为了应对这种整合差异化,就需要在“互联网视频”与“互联网电视”之间做出基于格局的战略“选项”、而不是碍于格式的战术选择!这决定着能否在三网融合、改制转企的行政导向结构性因素的大环境下,恪守“内容为王”的同时,能否实现台网联动中真正“渠道为(王)后”的1+1>2的差异化“混搭”(crossover)!

  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就像“理工男”一样,木讷地将“内容为王”视为唯一参照系,试图复制传统PC机时代对传统媒体的文字和图片的“殖民性掠夺”,或“过度采集”,从而忽略了视频简单拷贝影视、新闻等内容带来的审美疲劳(新鲜度下降、无趣度上升),这种视频单一渠道的“重播”缺乏“三度创作”、更匮乏一度原创的新鲜度,弱化了二度再创作(制作)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灵敏度,降低了用户黏度!这就是互联网视频当下的困局所在——它忽略了电视专业制作所形成的产业规律,五六代人所形成的收看习惯,降低了收视的舒适度;当习惯收到了挑战,结局无非内容(制作)供应商向受众群妥协,或渠道平台服务商向应用者群妥协。因此单一形态的“内容为王”的不二法则,甚至是二八定律,在新媒体的全元传播与自媒体的夹击下,不得不置换成为复合型的“内容为王+渠道为后”,因为没有了全媒体的全元化互动、实时传播动态图像,以及静态文字、图片等内容“动静咸宜“的全样态表现,内容交互输出、输入就会出现“马赛克式”的空白;这方面我个人感觉继凤凰新媒体之后、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尝试的:“视频(实际上的电视新闻报道)→文字→图片(截屏)→评论”的二级页面“会聚”就不失为一种“微创新”,比单一割裂的图文版、再跳转到视频版的繁琐更具有了人文价值;在这方面倒显得视频门户们有些结构性缺陷——视频播放框架下、缺乏同步文字和精彩截屏图片的配套,尤其是短视频!如果不能将电视、网站、个人独立或交互制作的新媒体“微视频系列”——微电影、微戏剧、微记录、微视讯……通过各自平台界面提交视频版(互联电视版)、图文版(精彩文字和图片)、新媒体版(移动、智能终端)给不同终端入口的观众群去选择,那么一、二、三度创作的内容就无法通过“旧”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乃至全媒体平台得到全方位的传播互动,就会在全元化(媒体)传播平台渠道上出现“掉线”的空白!

  因此当新媒体的移动数字和社交化、碎片化、众包化、定制化等特性出现时,这些“子民”(网民)就会需要“内容+渠道”(国王与王后的“加冕”)创造了又一个必然王国!

  现今的互联网电视之所以“乏善足陈”,恰似古希腊的阿克琉斯之踵——外表强大、根基却虚空、UGC内容泛滥,制作内容良莠不齐,缺乏专业化的电视(甚至是电影)制作水准,渠道单一乏味,没有了电视上中下游“一条龙”产业链的“再链接”,放任所谓面对广电节目管理的“高压线”禁忌打擦边球,疏于自身边际效应的基本增值运营,仅凭下游的热播影视剧、网游之类的PV迎合VC,但面对上、中游的价值链“无动于衷”、毫无颠覆性创新和人文价值可言!

  新媒体带来的“微创新”只是传播创新的小间奏(插曲)而已,新媒体正在倒逼传统(旧)媒体的转型,至少促进传播平台出口的多元化变更,这不是技术噱头、而是渠道出入口的变革!掌握新媒体最大化既有资源存量的传统(PC)互联网公司如果能利用好这个“时间窗”,那么就可以将互联网视频转化为互联网电视,进而带来“互联电视(平)台”的传播产业升级!(所谓产业升级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草根与精英互动带来的传播革命——作者按)那就真正实现了“旧”媒体的广播音频、电视视频的内容网络化、网络化音、视频内容的再广电化的全向传播,这是一个“闭环”渠道循环体系!也就是我前文提及的“道生一”与“一归于道”的哲学“轮回”!这一愿景是4年前我在有关论坛上提出的前瞻性的预言——另一个预言已经变成“现在进行时”——门户网站垂直化、垂直网站门户化,其中的“化学催化反应”就是新媒体!汽车新媒体亦正在实现门户与垂直的互动转进。

  广播(音频)节目视频化、电视(视频)节目音频化与PC、PAD、手机的N屏合一一起成为新媒体运营方略中、正向、反向输出内容的泛定制渠道平台集群!今后N年以“用户群体验+客户群服务”为核心导向的汽车媒体样态格局组合是:

  旧媒体+

  新媒体

  +自媒体+ 新新媒体=全媒体

  (报刊、广电和数字版) (PC+PAD+phone)(Online) (?)

  但需要再次特别强调的是:新媒体包括但不限于“媒体”范畴,新媒体还没有清晰的定义,它还只是一个正在演化变异的“物种”概念——“新媒体+ …… ”的后缀所蕴含的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它能为全行业的预研-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全元化的环节提供“全数字化的介质传播包装”。它泛指会聚新的数字、移动、生物等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而不是原始创新,所以我认为:现阶段的新媒体创新不是革命性的、而是阶段性的、因此只能称作微创新!

  在注重用户体验和生成客户服务的大前提下,“内容为王+渠道为后”的复合架构之“小道”将会在中国新媒体(包括汽车新媒体)细分市场上行其“大道”——继优酷与土豆的战略组合升成一体之后,爱奇艺与PPS也“二合一”了、如果这个“合体”“嵌入百度视频的出口,其会聚效应将会催生出汉语(华语)语境下一个超级无敌的音、画王国!无论是资讯类短视频,还是影视类长视频,百度的战略优势都将后来者居上——不过我也认为一家独大未必是业界的“福音全书”!“道生一”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但更艰巨的“一归于道”的“轮回”、前景仍不明朗……

  跨媒体≠新媒体

  当下的中国传媒界的主旋律是“改制转企”,之所以中央媒体、地方媒体的“改制”难以推进,关键节点一方面在于“转企”的运作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群)的既得利益,“权利中的权利”为导向的结构性行政主导因素难于推动日渐式微的传统媒体走出整体性衰落,另一方面是惰性十足的传统体制内的媒体面对新媒体缺乏认知,无所适从……我个人认为:当前的困窘在于:绝大多数的传统媒体尚处在“泛新媒体”——跨媒体的过渡阶段,即:有新媒体的意愿、甚至有行政导向配置的资源储备,但仍固守“行政拨款+广告创收”的“马其诺防线”、也就是体制内固化的媒介事业单位体系,它与“纯新媒体”,即体制外的互联网技术体系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中国主流传统媒介可以更精准地描述为:“老式报刊广电的不完全数字化”!即便是传统PC的互联网媒体,也有这种老式报刊广电的“准数字化”平台之嫌——看看网媒的首页们,都与“跨媒体”的传统媒介一样:早九晚五更新,除了这个主要“上传”的时间段,早八点前至前夜十二点,前晚五点后等时段的全球范围的即时资讯(图文、视频)凤毛菱角、更新又在哪儿呢?!这种与传统媒体体制内保持同步的传播思维定势显然与新媒体的用户全天候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的需求背道而驰——只重视PV流量高峰值时段上传“猛料”、而轻视其它时段实时传播的内容、即时更新无从谈及,甚至比央视的24小时整点滚动播出的时效性都慢?!面对客户或用户资讯终端多元化、碎片化、个性化的全时空多样性需求,这种匮乏“争分夺秒”传播激情的团队、其思维定势与体制内僵化的传统媒体又有何异?!

  举例说明:默多克与乔布斯这二位各自领域的“擎天柱”合办的《The Daily》之所以倒闭,就是陷入了“老派”媒介的不完全数字化的陷阱,犯下了传统媒体通过跨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时所有的典型失误——头天排版、次日出版?唯一指定ipad?付费墙(paywall)与社交媒体隔绝?没有互动评论区?每次传输上千兆字节?——按传统媒体的出版周期、单一终端出口,付费、缺乏互动、资讯“海量”……其结果是:默多克沉默了、乔布斯瞧不上了——“走”了、《日报》比传统媒体的日报获得的“现世报”更快!

  我呼吁有志于做大中国互联网电视(视频)的大佬们,要架构出“葫芦”状团队阵型、而不是糊涂型矩阵——除了引进各种版权的电视剧和网游之外,不要等到长发及腰时、再马后炮了!一定摆脱“互联网+视频”的纯技术解决方案的羁绊,缩编技术编辑规模、扩融(传统广电的)制作、拍摄、编导管理序列,走出工科生团队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怪圈;“大剂量”引入传统(广电)媒体的拍摄、制作、包装人才,用做广电节目的精细专业要求,再加上互联网的技术后台与营销团队的匹配,可以形成“1+1+1>3”的叠加绩效!这样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制节目集群,一个没有整套自主知识产权内容框架顶部设计战略的在线视频平台、只能是草根DIY原创内容的碎片化集散地,其结果就是商业盈利模式的结构性全损、导致匮乏商业价值的“一地UGC鸡毛”、而不能真正融百家之长,成长为新媒体语境下的互联电视(平)台(绝不是将传统电视节目平移至互联网的“电视互联网平台——”作者按)!唯如此,才能真正承前启后、承上启下、铸就根基深厚的“内容为王+渠道为后”的大格局,进而升成“客户体验+用户服务”的创新商业平台模式;通过搜索与受众的互动、打造增值价值链(价值链有增值和贬值之分——作者按),达成全社会、全行业、全民的共赢(我强调绝不仅仅是互联企业与网友之间的双赢,而是普罗大众与普济天下的和谐共赢——作者按)!谁先抢下先手、谁就会在2014年惨烈的视频门户白刃战中成为新媒体的真正领军者!

  最后、我想从云平台的大数据角度讲,涉及中国新媒体的数据“云端”入口、将会形成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三国演义”;而从新媒体的创新层面看,会形成爱奇艺-PPS、优酷-土豆、搜狐、腾讯视频或乐视、凤凰等其它门户类视频网站“黑马”的“战国杀”!面对苏宁云商与PPTV的“结盟”产生的新入口、以及搜狐与迅雷之间客户端的“磨合”,又一轮洗牌的“风暴眼”正在生成,尚难预料究竟谁会名落孙山外。至于这一新媒体细分领域的超细分行业——汽车新媒体、自然是难以置身事外,但势在必行的创新、至少是微创新,将是应对这轮新媒体世界大战的不二法门!

 

关键词:媒体,传播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新浪汽车综合
责任编辑:吴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