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利:新媒体在不断的成长与变化
另外一部分是移动,移动这件实大家也处在在实践和尝试,但是也没有形成体系化理论的阶段。我一直说产品经理要有特别好的素质,就是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现在大部分人都没想清楚,但是说得挺明白的。移动产品在网易这边2010、2011年的时候我们推出了第一个APPS,网易汽车的客户端,出来之后效果不好,到现在也就不到100万的安装量,很差,我们知道安装量是累计安装量,卸了再装又多了一次安装量,刚才苏主编也讲了,APPS困境,说得非常对。APPS对手机来说意味着什么?就是电脑上的软件。你在电脑上为什么装软件,因为有用,要不然天天用,要不然有时要用。如果不是天天要用的软件,或者不是经常要用的软件,或者不是现在要用的软件,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困境,一是不装,二是装了以后不更新,三是刷机之后不再装,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卸载了之后就不再安装。对于汽车领域尤其这样,刚才提到一个词,汽车消费生命周期,这个词是我在2007年总结出来的说法,汽车消费是有生命周期的,从我开始选车的阶段会很关注汽车,看这些内容,看这些文章,看参数配置,看对比,但一旦我把车买了以后还看不看?像报价这个事,就不看了。用户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或者对于这个应用来说没有黏性。举个例子,易车自己做了汽车报价,汽车报价这个应用对于用户来说没有黏性,整个软件和和互联网行业都在做两件事情,用户的收集跟保持,如果不能保持用户,收集成本就无限高。都知道易车花了多少钱在百度买了阿拉丁,反正网易掏不起这个钱。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满足用户的长期需求,你不能保证始终在他的手机里Standby,那就得付出巨大的成本,所以APP这件事情我们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认为不是特别适合汽车这个行业。 紧接着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我在手机上做了这样一个,我称之为触屏版的车型库。刚才讲到移动里无非是Apps跟Wap,可能是用词的问题,我对这件事认知是,Wap是上一代技术,Wap是相对HTTP协议的另一种协议,它非常注重传输的量小,比如HTML标签就可能会用更短的标签替代它,去保证传输量小,那是在上一代移动网络做的事情。而这一代移动网络,我做了一个实验,当这个触屏版上线以后没有做任何推广,已经有大量用户访问,这些用户怎么来的呢?当他拿手机访问了我们的车型页面的时候,我做的自动跳转,我判断设备类型之后自动做了跳转,通过这种方式都能有这么大量的用户,说明能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现在的内存动辄1G、2G,有超过1G甚至4核的设备,比我爸我妈用的电脑好多了,他们的电脑都可以访问Web,为什么智能设备不可以呢?因此很多网站开始做触屏的页面,其实它就是HTML页面,无但是它在尺寸和交互形式下做了针对手机的适配,网易新闻客户端给各个频道做了入口,我在汽车下面放了两个入口,有两大惊喜,第一大惊喜,在媒体里面,媒体想让自己的流量很稳定的办法,依赖于推送,比如周末的时候,推两个美女,推两个花车就上去了,但是对于车型库这部分来说,去看车型库、看参数配置的人,就是我这种特别无趣的理工男才会做这样的事,所以车型库的流量波动非常之规律,一到周末就跌下去了,触屏版上线以后周末的坑平了,甚至有时候还鼓点小包;第二个,这部分流量在帮助我完成我自己的绩效考核任务的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以国庆假期七天为例,七天触屏版产生的流量超过了我需要Cover流量任务的1/3的流量是由它产生的,我还没有把社区部分上线,还没有把选车工具这部分上线,仅仅资料库这部分已经做到了这样的程度。 第三种产品形态是在开放公关平台上的存在,微信其实很典型,微博也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也给了一些API出来。微信很典型,我们在微信上上线了网易汽车的公众号,我们把自己的一些车型的查询、用车工具、资讯都转移到了微信上,通过这样的服务号提供第三种移动的接触方式。说到微信多一句嘴我对微博和微信的看法,微博毫无疑问是一个媒体平台,而微信显然不是,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不太同意网易汽车的公众号做推送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从微博5.0开始,他们把公众号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每天都可以发一条给用户,公众号一个月才能发一个,因为张小龙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媒体平台,因为我在你的手机上,短信是随时会响,需要你及时处理。如果你推了一些内容过来,其实阅读不是我在第一时间需要处理的任务,而只有这种Notification是需要我第一时间处理的。显然内容类的东西不应该在微信上进行推送,如果你是一个订阅号的话,当有一条内容推到用户手机上,用户手机不会响,而且把所有订阅号折叠在一个订阅号的折叠里,这时候你就拼吧,用户愿不愿意点开是他的事。恰恰是这一点,我也觉得所谓新媒体网站边缘人相对于传统媒体老兵的优势所在,我一直特别推崇的汽车之家的公众号在他们前期在不停地做推送,但是我们坚持没有做推送。我们每个月,每个季度才推一次,推限型轮替了,油价大幅度波动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早期互联网,像MUD这样的产品,它和易信、微信非常像,也是把一条消息或一条请求发送过去,服务端做响应,易信、微信跟它的模式一模一样,实际上在传统服务器上又加了一层应用服务器,我们在这上面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早期能看到的事。 刚才说触屏版的时候,还有一个趋势,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从本地应用转移到Web应用上,谷歌更彻底地推出了Chrome笔记本,这个笔记本打开之后就是浏览器,用浏览器解决所有的问题。在移动设备上这个趋势会来得更快,会更彻底一些。也就是说,我判断会有更多的APP推到触屏版上去做。各种的公共平台方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我装APP你很可能就把我卸掉了,或者你重新刷及之后你就不装了,但是我相信,各位手机上的易信、微信刷了机还会再装,易信、微信有更新就会第一时间更新,易信、微信你们每天都在不断打开,我以这种形式寄生于易信、微信之上之后,我实际上就借别人的平台保持长久。 如果大家有手机的话,能拍得照的话,可以通过二维码关注一下网易汽车的公众号。在查车这件事情上,网易汽车的不同之处,我在易车做过一遍,在网易汽车做得更彻底,当你给网易汽车公众号发送一个关键词的时候,你可以发送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拼音、曾用名、别名、外号,甚至有些明星的车,还有广告语,你们如果关注了,可以发一下谢卫列老师的名号上去,它会告诉你谢卫列老师开的是哪个车。 最后我想提一下网易汽车特别有特点的,就是我们的汽车视频。网易汽车的视频跟垂直视频网站比,甚至跟像凤凰这样的比,我们没有特别的优势。我觉得也是想方设法显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速录季,是用一个擦边球的方式讲车,这之前我看到所有的汽车类的节目都是一个汽车老师给你讲,坐在车上开,这个车怎么好,怎么不好,配置怎么样、操控怎么样,感受怎么样,这档节目的出现,插科打诨的把汽车文化做了一些融入。今年又推出了车视觉跟车态度,车视觉是纯视觉享受的一期节目,态度是更接近传统对车的评价跟讲解的栏目,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 最后,希望提醒大家,能够更广泛地传播这样一个尝试,开车一定要系安全带,因为这根绳子能提高70%事故的生存率。谢谢大家! |
关键词:媒体,一个,我们,这个,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