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是:同品牌同级车型需要细微产品线互补
近期,多家合资或者自主汽车制造先后在同一级别车型上,推出价格差距不大的不同款式进行营销,在今年“奇瑞回归一个品牌战略”之后,这种模式的利弊引人注目。 汽车市场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多,有些能够符合我们原来的理念,有些则有所偏移,这一切的根本点,在于如何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中找到一个更加有利于销量、有利于发展的方式。同一家汽车制造商在同级别产品上发掘不同车型利弊都很明显,不过整体来看,如果产品配置等处理得当,利大于弊。 第一、同级多车型是在迎合消费者多种口味需求。 事实上,有些车型被媒体称为“兄弟车”、“父子车”,更有人调侃是“套娃车”,这些车型的投放根本原因是将整个产品线更加丰满,随时市场进一步扩大,同级别“兄弟车”也越来越被看重。 有针对性进行产品投放,尽量多地吸引潜在的消费者。记得通用汽车迈锐宝推出的时候,网上对于这款车型有两个比较对立的观点,笔者记得网友评论中谈到这款车的车尾造型不佳,另外一拨人则对于这款车型的车尾比较认同。 这个案例很多的,消费者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消费理念,不同的汽车喜好,可能会因为些许的差别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在这样的时候,特别是当下的新增市场并没有多年前那种开荒式快速增长的情况,如何用比较新颖的手段去吸引消费者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同级别不同车型可以分摊通用性成本。 目前来讲,相对成功的汽车同级别不同车型投放案例,有个很共性的东西,汽车企业利用平台技术化开发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开发不同侧重车型,实现互补大于竞争的目标。这本身其实正是一种实现现有技术资源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尤其在争夺中高级车市场份额战略中不失为最有效率的一招。 其实来讲,在汽车的研发过程中,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案,包括不同零部件供应商的配件,不同技术的搭配,甚至后期的标定过程也有很大的不同点,最终走向市场的情况则是多次更改的结果,有些时候,一款车型同一个团队针对不同的点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这些也是促生“兄弟车”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有些时候,不同车型之间,一些共用的技术研发并没有过多增加研发成本,在生产制作的时候,流水线甚至都是共用的,在这个时候,既没有过程的成本上升,同时又带给更多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占据更多的细化市场,这些确实属于比较明智的举动,也是重要的利好因素了。 当然了,这些成本的总和可能相对单一车型来讲还属于偏高,但作为汽车制造商最重要的产能建设等方面,如果采用这种通用性质的平台化建设,事实上是此前福特流水线和丰田汽车精益生产的一种更加有效的深化和延伸了,这些情况综合起来,即使不算是一种原始创新,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优化了,当然这些建立在更加的合理的规划上。 第三、同级不同车型有利于重视经验积累和技术提高,逐级创新。 其实,每一款车型的开发,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每一个技术细节的应用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让消费者认可,因为汽车市场越成熟,意味着汽车市场的竞争九月充分,有些时候不是你做的不好,又或者不是你不够努力,可能你付出了99%的努力,而竞争对手付出了100%的努力,又或者你们付出同样的努力,另外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运气较佳,这些单纯书面的产品投放调研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如果能够在不同的车型进行相应的试验性质的细微改进,对于调研消费者心理的产品升级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换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大家都在谈论苹果5S的“土豪金”,理论上来讲,多家媒体都在批判这个颜色“土气”,但是目前抢购一空的形势再次表明,这款微小的改进完胜另外两个黑、白色的兄弟,这些情况在汽车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是可能在一些配置上变成进行实现,这也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了。 第四、关键点在于如何融合产品降成本、互补细微产品线。 如果推出相应的车型,很多人担心会造成一种浪费和内耗,这也是这种营销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危机所在。由于车品过多,特别是同级产品过多,产生了内部竞争、资源重复浪费等情况,这种情况在“兄弟车”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 所以,在汽车细化市场上做足文章,才是一个重要的举措,特别是在一些公司层面的战略高度去寻找一个合理的切入点,不要让众多的研发、生产制造成为单兵作战,这些系统性质的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特别是融合产品降低成本并不是说“兄弟车”好或者不好,而是能够降低研发成本或者实现一加一大于二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否则的话,就属于得不偿失。当然,如果一款车型本身来讲就无法进入一个细分市场,却要采用多款车型进行进入,也未必有什么良好的效果,这种事情属于“锦上添花”的营销结果而不是“雪中送碳”了,能够让你在这个市场更加具有优势、能够更加多地占据细分市场份额,而未必让你打了翻身仗。 本文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请勿转载,谢谢。 |
关键词:产品,车型,不同,汽车,市场 |